公孫度


姓名:
公孫度, 字升濟
生卒年:
150年-204
籍貫:
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人
所屬:
東漢割據諸侯
官位:
官至武威將軍、遼東太守, 封永甯鄉侯。


生平:
公孫度的父親公孫延, 逃官到了玄菟郡, 而公孫度卻做了郡吏。當時玄菟太守公孫琙的兒子公孫豹年方十八, 但卻早折了。公孫度少時也叫公孫豹, 又與公孫琙的兒子年齡相仿, 公孫琙一見到他, 就很喜愛他, 送他去學習, 並為他娶了妻。後來又向別人舉薦, 讓他擔任尚書郎, 後來又升任為冀州刺史, 但因謠言, 旋即被罷免。同鄉徐榮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將, 他推薦公孫度做了遼東太守。但因公孫度是從玄菟郡的小官吏發跡的, 所以遼東郡的人都很瞧不起他。在這之前, 遼東屬國的公孫昭為鎮守襄平的縣令, 他讓公孫度的兒子公孫康擔任伍長。公孫度一上任, 就將公孫昭抓了起來, 在襄平市中將其鞭打而死。郡中豪門望族如田韶等家, 與他無怨無仇, 卻都被他找藉口殺了。被他弄得家破人亡的, 有一百多家, 郡中人個個驚恐萬狀。他又東徵高句驪, 西征烏丸, 威震海外。
割據稱雄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 公孫度得知中原一帶正處於動亂之中, 便對他親信部下柳毅、陽儀說:“漢皇室將要覆滅, 我到了與各位商量圖謀王位的時候了。 ”當時襄平縣延裏祀社神的地方長了一塊大石頭, 長一丈多, 下面有三塊小石頭做它的足。有人對公孫度說:“這塊石頭的形狀與漢宣帝的皇冠相似, 它所在的延裏, 又與你父親的名字相同。社是祀土地神的地方, 表明您應該擁有天下的土地, 而有三公作為輔佐。”公孫度更加高興。原河內太守李敏, 在郡中知名度很高, 他反對公孫度的所作所為, 又惟恐公孫度加害自己, 於是帶領全家遷居到了一處海島。公孫度得知後, 大為惱怒, 掘開李敏父親的墳, 打開棺材焚燒屍體, 又誅滅了李氏宗族。他分遼東郡為遼西和中遼兩郡, 分設太守之職, 渡海收取東萊各縣, 設營州刺史;自封為遼東侯、平州牧, 追封其父公孫延為建義侯。為漢朝的兩位祖先立廟宇, 按照古制在襄平城南設壇, 在郊外祭祀天地, 親耕藉田, 治理軍隊, 出行時坐著皇帝才能坐的鑾駕, 帽子上懸垂著九條玉串, 以頭戴旄帽的騎兵為羽林軍。曹操徵召公孫度做武威將軍, 封永甯鄉侯, 公孫度說:“我在遼東稱王, 要永寧幹什麼啊!”將印綬藏於武器庫中。
去世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 公孫度去世, 其子公孫康繼承其位, 將永甯鄉侯封給了弟弟公孫恭。
家庭:
父親
公孫延, 與公孫度一起移居玄菟。
兒子
公孫康, 公孫度死後繼承遼東太守的職位, 把前來投奔的袁熙、袁尚首級送給曹操。又大破高句麗軍, 攻陷高句麗都城。
公孫恭, 公孫康之弟。公孫康死後因二子尚幼而繼承遼東太守的職位。後大病, 成為閹人, 被長大的公孫淵脅逼退位。
孫子
公孫晃, 公孫康之子。因任子製在洛陽為官, 公孫淵叛亂被殺後被下令處死。
公孫淵, 公孫晃之弟。反魏, 被司馬懿擊敗被殺。
參考:
《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