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焉


姓名:
劉焉, 字君郎(《華陽國志》又作君朗)
生卒年:
?-194
籍貫:
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門)人
所屬:
劉焉劉璋, 東漢割據諸侯, 西漢魯恭王劉餘(漢景帝第五子)
官位:
以漢朝宗室身份, 拜為中郎, 歷任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等, 後被封益州牧、陽城侯。



生平:
劉焉為西漢魯恭王劉馀之後裔, 漢章帝元和年間, 劉馀一支徙封竟陵。劉焉年輕時在州郡任職, 因為宗室身份而被授予郎中一職, 後因師祝恬去世而離職。在陽城山, 講學教授。有被推舉為賢良方正, 被司徒府徵辟。歷任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中平五年(188年), 劉焉目睹漢靈帝朝綱混亂、王室衰微, 故向朝廷建議說:“刺史、太守行賄買官, 盤剝百姓, 招致眾叛親離。應該挑選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員去擔任地方州郡長官, 藉以鎮守安定天下。”他本人自請充任交州牧, 意欲藉此躲避世亂
入主益州
當時, 益州刺史郤儉在益州大事聚斂, 貪婪成風。本來想領交州避禍的劉焉因為聽侍中董扶說益州有天子之氣, 改向朝廷請求為益州牧。於是以劉焉為監軍使者、益州牧, 被封為陽城侯, 命其前往益州逮捕郗儉, 整飭吏治。因為道路不通, 劉焉暫駐在荊州東界。此時郤儉已被黃巾賊馬相等殺死, 但是剛稱帝的幾日的馬相又被益州從事賈龍組織軍隊擊敗。賈龍於是迎接劉焉入益州, 治所定在綿竹。劉焉上任後, 任命賈龍為校尉, 將他遷到綿竹居住。劉焉安撫收容逃跑反叛的人, 極力實行寬容恩惠的政策, 但內心別有圖謀。
“五斗米道”首領張魯的母親長相美麗, 加上懂得神鬼邪說, 和劉焉家有往來, 劉焉就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 與別部司馬張修一起前往漢中, 攻打漢中太守蘇固。張魯在漢中得勢後, 卻殺死張修, 截斷交通, 斬殺漢使, 劉張兩家由此結怨。劉焉則以米賊作亂阻隔交通為由, 從此中斷與中央朝廷的聯絡。他進一步對內打擊地方豪強, 鞏固自身勢力, 益州因而處於半獨立的狀態。天下諸侯討伐董卓之時, 劉焉也拒不出兵, 保州自守。犍為太守任岐及之前平亂有功的賈龍在司徒趙謙的遊說下起兵反對劉焉, 趙謙又奉命率軍進益州, 但是因賈龍等被劉焉擊殺, 於是撤軍。
中原大亂之下, 南陽、三輔一帶有數万戶流民進入益州, 劉焉悉數收編, 稱為“東州兵”。這支軍力雖然引起了不少民患, 但是也成為劉璋繼任後平定趙韙內亂的決定性力量。
初平二年(191年), 劉焉更造作乘輿車具(天子所用的車架)千餘輛, 欲稱帝。荊州牧劉表上言朝廷, 稱劉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聖人之論(意指其圖謀不軌)”。
疽發而死
此後, 劉焉稱病, 讓朝廷將其子奉車都尉劉璋從京城派到益州, 劉焉趁機將其留下。
興平元年(194年), 在朝中的長子、左中郎將劉範與次子、治書侍御史劉誕、征西將軍馬騰策劃進攻長安, 但密謀敗露, 逃往槐里。劉範不久被殺, 劉誕亦被抓獲處死。議郎龐羲送劉焉的孫輩入蜀免受牽連。此時綿竹發生大火, 劉焉的城府被焚燒, 所造車乘也被燒得一干二淨, 四周民房亦受其害, 劉焉不得已遷州治到成都。因為傷心死去的兩個兒子, 又擔憂災禍, 不久便發背瘡而死。
家庭:
先祖
劉餘, 漢景帝劉啟之子、西漢魯王, 卒後諡號“恭”, 被後世稱為“魯恭王”。
母親
黃氏, 黃琬的姑母。
妻子
費氏, 費伯仁之姑。
子輩
劉範, 劉焉長子, 左中郎將。後為李傕所殺。
劉誕, 劉焉二子, 治書御史, 與劉範一起被殺。
劉瑁, 劉焉三子, 別部司馬, 隨父劉焉入益州, 早逝。
劉璋, 劉焉幼子, 字季玉, 為人懦弱多疑, 襲職益州牧。後為劉備所奪位, 遷居公安。
孫輩
劉循, 劉璋長子, 曾經在劉備攻益州時, 在雒城駐守抵抗劉備的攻勢長達一年, 劉璋投降後, 由於岳父龐羲的推薦, 一直在蜀漢任職, 拜為奉車中郎將。
劉闡, 劉璋次子, 一名緯, 隨父劉璋流放荊州, 後來劉備失荊州, 劉闡曾經於蜀漢雍闓等地作亂之時, 再被東吳任命為益州刺史, 駐守在交州、益州邊境。諸葛亮平南蠻後歸吳, 官至御史中丞。
參考:
《三國志》
《後漢書》
《華陽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