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司馬駿, 字子臧
|
生卒年:
|
232年―311年2月26日
|
籍貫:
|
河內溫縣(今屬河南)人
|
所屬:
|
魏及晉
|
官位:
|
魏時任散騎常侍、步兵校尉、平南將軍、安東將軍等職。西晉建立後, 接連受封汝陰王、扶風王,
任鎮西大將軍, 後因功加拜征西大將軍, 再拜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持節、都督。
|
生平:
|
司馬駿是晉宣帝司馬懿的第七子, 母親是伏夫人。司馬駿幼年時聰慧, 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寫信, 抑揚頓挫地誦讀書籍, 見到的人沒有不感到奇異的。等到他年齡稍大後, 清白堅貞有道德, 是司馬氏家族中最有名到的後來之秀。曹魏景初(237年—239年)年間, 司馬駿因司馬懿的功勳被封為平陽亭侯。
景初三年(239年), 齊王曹芳即位, 司馬駿時年八歲, 擔任散騎常侍為曹芳講學。不久, 遷任步兵、屯騎校尉, 散騎常侍如舊。後來進封平陽鄉侯, 又出任平南將軍、假節、都督淮北諸軍事, 改封為平壽侯, 轉任安東將軍。
咸熙元年(264年), 五等爵制建立, 司馬駿被徙封為東牟侯。又轉任安東大將軍, 鎮守許昌。
文武雙全
泰始元年(265年), 司馬駿的侄子晉武帝司馬炎代魏稱帝, 建立西晉, 司馬駿受封為汝陰王, 食邑萬戶, 都督豫州諸軍事。
泰始四年(268年)十一月, 吳國的丁奉、諸葛靚率軍進攻芍陂, 司馬駿率諸軍抵抗, 丁奉退走。戰後遷任使持節、都督揚州諸軍事, 又接替受誣陷回朝的石苞鎮守壽春。不久, 又復職都督豫州諸軍事, 回鎮許昌。
泰始六年(270年), 司馬駿遷任鎮西大將軍、使持節、都督雍涼等州諸軍事, 接替被免職的兄長汝南王司馬亮鎮守關中, 加袞冕侍中的服飾。司馬駿善於駕馭屬下, 有很高的聲威和恩澤。他勸課農桑, 與士兵一同勞作, 規定自將帥以下每人限定要耕田十畝, 司馬駿把這個方法上表朝廷。司馬炎下詔把此規定在所有州縣施行, 讓他們各自勞作農耕。
大破樹機能
咸寧二年(276年), 禿髮樹機能等人叛亂, 司馬駿派軍討伐, 斬殺三千多人。十月, 進拜征西大將軍, 開府闢召, 儀同三司, 持節、都督等職如舊。司馬炎又下詔命司馬駿派七千人接替涼州的守軍。
咸寧三年(277年), 禿髮樹機能、侯彈勃等想要先劫走屯田的軍隊, 司馬駿立即命平虜護軍文鴦都督涼、秦、雍各州的軍隊各自進駐要害處,來威懾他們, 文鴦率軍擊破樹機能, 樹機能只好和侯彈勃出降, 各自派自己的兒子入侍為質。安定、北地、金城諸部的吉軻羅、侯金多以及匈奴的熱冏等二十多萬人又來降。
徙封扶風
同年, 司馬駿入朝, 因他都督關中軍事, 所以被改封為扶風王。司馬炎把在扶風國的羌人增封給司馬駿, 被授予羽葆、鼓吹。太康(280年—290年)初年, 司馬駿被進拜為驃騎將軍, 開府、持節、都督等職如舊。司馬駿有對母親伏太妃非常孝順, 太妃隨司馬駿的兄長司馬亮在職, 司馬駿常常哭泣思念太妃。如果聽說太妃生病, 常常都擔憂的吃不下飯, 或者定期前往看望。
去世
|
家庭:
|
父親
晉宣帝司馬懿
母親
伏太妃
兄長
汝南文成王司馬亮
琅邪武王司馬伷
清惠亭侯司馬京
配偶
臧氏, 司馬歆之母, 名分不詳。
子嗣
兒子
司馬駿有十子, 《晉書》只記載二子:
順陽王司馬暢
新野莊王司馬歆
孫子
新野王司馬劭, 司馬暢之子, 因司馬歆無子而被過繼給他。
|
參考:
|
《晉書》
《資治通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