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伷


姓名:
司馬伷, 字子將
生卒年:
227—283612
籍貫:
河內溫縣(今屬河南)人
所屬:
魏及晉
官位:
魏時官至寧朔將軍、散騎常侍、徵虜將軍等職, 先後受封南安亭侯、東武鄉侯、南皮伯, 西晉建立後, 封東莞郡王, 入朝任尚書右僕射、撫軍將軍, 出外拜鎮東大將軍。後改封琅邪王, 拜大將軍


生平:
司馬伷字子將, 是司馬懿的第五子(一說第四子), 母親是伏太妃。正始(240年-249年)初年, 司馬伷被封為南安亭侯。他年輕時就有才名聲望, 最初擔任寧朔將軍, 負責監守鄴城的魏室王公, 他以善於安撫開導著稱。經屢次升遷任散騎常侍, 進封東武鄉侯。
甘露五年(260年), 高貴鄉公曹髦無法忍受司馬昭的專斷跋扈, 於是率領數百僮僕討伐他。時任屯騎校尉的司馬伷率軍入宮攔截, 在東止車門遇到了曹髦, 曹髦的左右呵斥司馬伷, 他的部下都因害怕而逃走。
景元三年(263年), 司馬伷被拜為右將軍、監兗州諸軍事、兗州刺史。
歷職內外
咸熙元年(264年), 開設五等爵制, 封司馬伷為南皮縣開國伯。又轉任徵虜將軍、假節。
泰始元年(265年), 晉武帝司馬炎代魏稱帝, 建立西晉, 封司馬伷為東莞郡王, 食邑一萬六百戶。東莞國開始設置二卿時, 司馬炎特別下詔允許諸王可以自己選擇國中的縣令、縣長。司馬伷上表辭讓, 不被允許。
泰始四年(268年)二月, 司馬伷入朝任尚書右僕射、撫軍將軍。
深受愛戴
泰始五年(269年), 司馬伷外出任鎮東大將軍、假節、都督徐州諸軍事, 接替衛瓘鎮守下邳。他統軍有方, 深得將士的愛戴效勞, 孫吳對他非常忌憚。
咸寧三年(277年), 司馬炎聽從楊珧等人的建議, 大肆徙封諸王。因為司馬伷鎮守在徐州, 於是徙封司馬伷為琅邪王, 加開府儀同三司, 並將東莞郡加封給琅邪國。
率軍滅吳
咸寧五年(279年)十一月, 司馬伷與眾將奉命伐吳, 他率軍數万兵出塗中。
太康元年(280年)二月, 吳帝孫皓將皇帝璽綬送到司馬伷處投降, 吳國滅亡。司馬炎下詔褒獎, 並封司馬伷的兩個兒子為亭侯, 食邑各三千戶, 賜絹六千匹。不久, 命司馬伷都督青州諸軍事, 加侍中的服飾, 進拜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孝子長眠
太康四年(283年), 司馬伷病重, 司馬炎賞賜他各種物品, 又派侍中詢問病情。五月初一(612日), 司馬伷去世, 終年五十七歲, 諡號“武”。他臨終時上書, 請求把自己葬在生母伏太妃陵墓的旁邊, 又請求把封國分給他的四個兒子, 司馬炎允許。
家庭:
父母
父親
晉宣帝司馬懿
生母
伏太妃
妻子
諸葛氏(諸葛太妃), 諸葛誕長女, 生司馬覲、司馬澹、東安王司馬繇。
同母兄弟
兄長
汝南文成王司馬亮
弟弟
清惠亭侯司馬京
扶風武王司馬駿
後代
兒子
司馬伷有四子:
琅邪恭王司馬覲
武陵莊王司馬澹
東安王司馬繇
淮陵元王司馬漼
孫子
晉元帝司馬睿, 司馬覲之子。
東安王司馬渾, 封長樂亭侯, 因司馬繇無子而世襲東安王。
武陵哀王司馬喆, 司馬澹之子。官至散騎常侍, 為石勒所殺。
淮陵貞王司馬融, 司馬漼之子。
參考:
《晉書》
《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