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


姓名:
袁譚, 字顯思(《東光世系》中字顯恩, 一說顯忠)
生卒年:
—205
籍貫:
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人
所屬:
袁紹長子
官位:
袁紹任其為青州刺史, 後自號車騎將軍


生平:
袁譚在袁紹平定河北的過程中屢建戰功。公元196年(建安元年), 袁紹將袁譚過繼給亡兄袁基為繼子, 並讓袁譚出守青州為都督, 後曹操封其為刺史, 袁譚到青州之時, 所控制地盤只有平原, 於是在北排田楷, 東攻孔融, 曜兵海隅, 終於佔有整個青州, 之後便據守此地。百姓欣喜, 但後因用人不當、到處擄掠、賞罰不公而大失民心。
建安四年(199年), 欲迎接袁術, 但為劉備所阻撓。
建安五年(200年), 劉備兵敗, 經袁譚引領袁紹。同年, 袁譚隨袁紹參加官渡之戰, 曹操火燒烏巢時, 袁紹對袁譚說:“就算曹操打敗淳于瓊, 我攻占曹操的軍營, 他必然沒地方可回了。”於是派高覽、張郃等人進攻曹操軍營, 攻不下來。二將聽說淳于瓊等人戰敗, 就投奔曹操。這時袁紹軍中驚恐慌亂, 徹底潰敗。袁紹和袁譚等人頭戴幅巾, 騎著馬, 與八百名騎兵渡過黃河, 到達北岸的黎陽, 進入其將領蔣義渠的軍營。
聯弟攻曹
建安七年(202年), 袁紹憂憤而死。之前袁紹以袁尚美貌及後妻劉氏所喜愛而欲立為繼承人, 但未正式表態, 眾人認為袁譚為長子應為繼承人, 但逢紀、審配一派與辛評、郭圖、袁譚一派不和, 審配等人害怕袁譚即位以後辛評等人為害自己, 就假託袁紹的遣命, 擁戴袁尚作為繼承人。袁譚不能繼位, 自號車騎將軍, 兵進駐黎陽。袁尚給他的兵力很少, 而且派逢紀跟隨他。袁譚請求增派軍隊, 審配等人商議不給, 袁譚發怒, 一怒之下殺了逢紀, 兄弟二人漸生嫌隙。
同年, 曹操渡過黃河進攻袁譚, 袁譚向袁尚告急, 袁尚害怕袁譚得到士兵後不還, 於是留審配把守鄴縣, 自己率軍隊援助袁譚, 與曹操在黎陽對峙。
建安八年(203年), 曹操攻黎陽, 大敗袁尚袁譚, 二人退守鄴城。曹操攻鄴, 收割其麥田。此時曹操依從郭嘉之計, 先行撤軍靜待二人自相殘殺。
與弟爭位
戰後, 袁譚對袁尚說:“我方鎧甲不精, 所以上次被曹操打敗。眼下曹操撤退, 人人想著回家, 趁著他們沒有遇河, 出其不意發兵進攻, 可以徹底擊潰曹軍, 這個計策不可失去。”袁尚因懷疑而沒有同意, 既不給袁譚增派兵力, 又不更換鎧甲。袁譚大怒, 郭圖、辛評藉此機會對袁譚說:“要將軍的父親把將軍過繼給哥哥做後代的, 都是審配用來構陷您的。”袁譚覺得有道理, 就率兵攻打袁尚, 雙方在外城城門交戰, 袁譚戰敗, 就率領部隊退回南皮(今滄州南皮縣)。別駕王脩率領官吏百姓從青州來援救袁譚, 袁譚想回去再攻打袁尚, 問王脩:“您有什麼主意?”王脩說:“兄弟好比左右手, 假如一個人準備同人格鬥而弄斷自己的右手, '我一定勝你', 像這樣行嗎?丟掉兄弟情分而不相親, 天下還有誰同他親近?近來有人從中挑撥離間造成爭鬥, 用來謀取一時的利益, 希望您堵住耳朵不要聽。要是殺掉幾個阿諛奉承的手下, 兄弟重新親近和睦, 來抵擋四方的敵人, 可以橫行天下。”袁譚拒絕;劉表亦寫信給袁譚勸他與袁尚和好, 但袁譚仍不接受。袁譚部下劉詢此時則在漯陰叛變, 諸郡響應, 唯獨東萊太守管統拋棄妻兒到南皮支持袁譚。及後袁尚大舉進攻, 袁譚兵敗退回平原。袁尚圍城, 袁譚於是派遣辛毗向曹操求援, 但辛毗見曹操時反而建議曹操應以此機會吞併河北, 曹操於是派大軍攻袁尚, 袁尚立即退兵回救鄴城。此時袁尚部下呂翔、呂曠叛變歸順曹操, 袁譚卻暗中刻將軍印綬意圖招降他們二人。
決戰曹操
曹操知道袁譚並非一心歸順自己, 但為了不讓袁譚再與袁尚聯手, 於是讓其子曹整娶袁譚女兒為媳婦以安其心。曹操還封其為青州刺史。
建安九年(204年), 袁尚再攻平原, 審配寫了一封信給袁譚, 袁譚看到書信後登城而泣。曹操派兵圍鄴解除袁譚之危。曹操圍鄴期間, 袁譚立即叛變, 略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間。攻擊袁尚於中山, 袁尚敗走故安, 投靠袁熙。袁譚吞併袁尚部眾, 屯龍湊。曹操知道袁譚叛變後大加訓斥, 歸還袁譚的女兒。十二月, 曹操征討袁譚, 在城門口紮下營寨, 袁譚連夜逃往南皮, 靠近清河邊駐守。烏桓峭王欲領五千騎援助袁譚, 但為牽招所說服而不出兵。
建安十年(205年)正月, 曹操興兵進攻南皮, 袁譚奮力抵抗, 終於在曹操急攻之下戰敗, 袁譚披頭散發, 死命打馬逃跑, 追趕他的虎豹騎士兵料想他不是一般人,加緊追趕。袁譚從馬上掉了下來, 回過頭來說:“餵, 放我過去, 我能夠使你富貴。”話沒說完, 頭已落地。
家庭:
父母
父:袁紹;母:劉夫人。
繼父:袁基
妻子
文氏
袁氏, 嫁予曹整, 後被退回。
袁熙、袁尚、袁買
參考:
《三國志》
《後漢書》
《典略》
《九州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