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


姓名:
陳登, 字元龍
生卒年:
165年-204
籍貫:
下邳淮浦(今江蘇漣水西)人
所屬:
, 初由徐州牧陶謙提拔, 後擁戴繼任的劉備, 呂布被滅後, 在曹操帳下任職。
官位:
陶謙時為典農校尉, 建安初奉使赴許, 向曹操獻滅呂布之策, 被授廣陵太守。以滅呂布有功, 加伏波將軍。又遷東城太守。


生平:
陳登在少年時代就有有扶世濟民之志。博覽群書, 為人文雅有文藝氣質, 舊書跟文章, 都能融會貫通。在二十五歲時, 被推舉為孝廉, 擔任東陽縣長, 撫養老人, 養育孤兒, 視民如子。這時候, 有饑荒, 擔任州牧的陶謙請陳登擔任典農校尉, 妥善種植穀物, 減少饑荒。
圖取呂布
興平元年(194年), 陶謙病死, 陳登主持由劉備繼任徐州牧, 傾心擁戴。
建安元年(196年), 呂布趕走劉備, 襲奪徐州, 自稱徐州牧。陳登在名義上改屬呂布, 但對呂布為人深惡痛絕, 思有以報之。
建安二年(197年), 陳登及其父陳珪設法解除了呂布與淮南袁術之間的聯姻, 削弱了呂布的力量。隨後, 陳登出使許都, 向曹操面陳破呂布之計, 深得曹操嘉許, 被任命為廣陵(原治今江蘇省揚州市北)太守。
陳登就任廣陵太守後, 移治於射陽縣(治今江蘇省寶應縣)。他明賞罰, 重威治, 使廣陵鬆弛的吏治為之一振。為了籌畫一支精兵策應曹操, 他恩威並濟, 成功化解薜州武裝, 轉為己用。同時, 陳登很注意安撫民眾, 發展生產, 不到一年, 便使廣陵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氣象。百姓深服陳登之治政, 對他既敬畏又擁戴, 在當地樹立起崇高的威望。
建安三年(198年)冬, 曹操揮軍東出, 進剿呂布。陳登事先獲知消息, 由廣陵出發, 親率精兵為曹操先驅, 圍呂布於下邳城。呂布以陳登三位弟弟作人質求和, 為陳登所拒絕, 反而包圍下邳城得更加緊迫。呂布刺史張弘, 害怕被連累, 趁夜將陳登三弟放出回到陳登身邊。呂布伏誅後, 陳登因特殊功勳進封伏波將軍, 仍為廣陵太守, 甚得江、淮間民心, 於是有吞滅江南之志。
屢破孫氏
陳登不僅僅是文臣, 他在用兵方面也很強悍, 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地接長江, 向來為江東孫策所覦覬。
建安四年(199年), 孫策在攻下皖城後, 主動向陳登部發難, 派孫權跨江進攻陳登所守匡琦城(當在漢射陽縣附近)。敵軍十倍于陳登守軍, 陳登鎮靜自若, 命將士們嚴陣以待。為迷惑敵人, 陳登下令緊閉城門, 偃旗息鼓, 示弱於敵。陳登登上城樓, 仔細觀察敵軍, 認為可以出擊, 突然打開城門, 將士們如下山猛虎, 奮勇殺出, 向敵陣沖去。孫權所部猝不及防, 被陳登軍沖亂, 潰不成軍, 失去指揮。陳登親自擂鼓, 將士奮勇衝殺, 孫權軍很多士兵登船不及, 被殺死淹死者不計其數, 大敗而回。陳登取得全面勝利。
不久, 孫權率大軍捲土重來, 再次進攻廣陵郡。陳登一面派功曹陳矯向曹操告急, 一面做好應敵準備。他暗中命人在救兵來援的必經之地聚積柴草, 隔十步一堆, 縱橫成行, 布列整齊, 然後乘夜點燃, 光照遠近。孫權軍發現後, 誤以為救軍已到, 十分驚恐。陳登見時機已到, 親率大軍出擊, 一舉擊潰孫權軍, 再次取得了保衛廣陵的勝利。
降年夙隕
陳登在廣陵多年, 治政有方, 民賴其利, 百姓對他感恩戴德。陳登轉任東郡(治今河南省濮陽市南)太守(《三國志·呂布傳》注引《先賢行狀》謂陳登遷東城太守”, 趙一清以為古無東城郡”, 當為東郡之誤。其說是, 今從之), 臨行時, 廣陵郡吏民扶老攜幼, 要隨陳登一起北遷。陳登十分感動, 耐心地勸說他們回去:我在廣陵任太守, 吳寇頻頻來犯, 總算勉強打跑了他們。我走後, 你們不用擔心, 肯定會有更好的太守來治理廣陵的。百姓們終於被陳登說服, 不再堅持。陳登與廣陵百姓建立的魚水深情, 令人感歎。
陳登早年有病, 雖經神醫華佗診治, 並未除根。後病重而佗不在(原文), 無人可治, 溘然長逝, 時年僅三十九歲。陳登死後, 曹操每每臨長江而歎, 悔恨不早用陳登的計策, 以使孫氏在江南壯大。

家庭:
父親
陳珪, 字漢瑜。官至沛國相。
弟弟
陳登有三位弟弟, 姓名不詳, 陳登攻呂布時被用作人質, 呂布所任命的刺史張弘怕被連累, 將三人放走並一同出降。
兒子
陳肅, 魏文帝時授職郎中。

參考:
《三國志》
《先賢行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