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魯肅, 字子敬
|
生卒年:
|
172年-217年
|
籍貫:
|
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
|
所屬:
|
吳
|
官位:
|
官至漢昌太守、橫江將軍。
|
生平:
|
東漢末年, 宦官專權, 橫徵暴斂, 豪族大地主瘋狂兼併土地, 農民大量逃亡, 成為流民。在這民不聊生的情況下,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爆發了黃巾起義, 東漢王朝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東漢王朝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 各地封建割據勢力不斷擴大, 群雄四起, 天下大亂。此時的魯肅不僅不治家事, 相反大量施捨錢財, 賣出土地, 以周濟窮困, 結交賢者。為此, 深受鄉民擁戴。
當時周瑜任居巢長, 聞魯肅之名, 帶數百人來拜訪, 請他資助一些糧食。當時, 魯肅家裡有兩個圓形大糧倉, 每倉裝有三千斛米, 周瑜剛說出借糧之意, 魯肅毫不猶豫, 立即手指其中一倉, 贈給了他。經此一事, 周瑜確信魯肅是與眾不同的人物, 主動與他相交, 兩人建立瞭如同春秋時公孫僑和季札那樣牢不可破的朋友關係。當群雄相互爭奪的混戰將要擴展到魯肅家鄉時, 為了避害, 魯肅舉家遷居東城。當時的東城, 為袁術的轄地。袁術聞其名, 請他出任東城長。但魯肅發現袁術部下法度廢弛, 不足與成大事, 率百餘人南遷到居巢投奔周瑜。南遷時, 他讓老弱之人在前, 自率敏捷強悍的青年在後。袁術得知魯肅遷居, 急速趕來阻攔。魯肅排開精壯人等, 張弓搭箭, 對追兵說:“你們都是男子漢, 應該明白大勢。方今天下紛紛離亂, 有功, 得不到賞賜, 無功, 也受不到責罰, 為何要逼迫我呢?”說著, 命人將盾牌立在地上, 遠遠開弓射去, 箭把盾牌都射穿了。追兵一方面覺得魯肅的話有道理, 一方面估計憑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得他, 只好退回。魯肅順利到達居巢。
不久, 周瑜東渡長江, 投奔孫策, 魯肅與他同行, 把家留在了曲阿。見到孫策後, 孫策很賞識魯肅。後來, 魯肅的祖母去世, 他回東城去辦理喪事。劉子揚是魯肅的好友, 寫信給他, 信中說:“當今天下豪傑蜂起, 憑你的資質才幹, 尤其適宜於當今社會形勢。你還是趕快回去接走老母親, 不可滯留東城。現今鄭寶這個人, 在巢湖擁有一萬多兵眾, 佔據富饒的地區, 廬江郡許多人都前往依附他, 何況我們這些人。看他的趨勢, 還會廣聚更多的人眾, 機不可失, 你應該速去那兒。”魯肅同意了劉子揚的意見, 安葬完祖母, 返回曲阿, 當即整頓行裝, 欲投奔鄭寶。正巧周瑜已經把魯肅的母親接到了吳郡, 魯肅去見他, 把劉子揚的建議和自己的打算都對他說了。時孫策已經去世, 孫權仍住在吳郡。周瑜勸魯肅留下來, 他說:“過去馬援答復光武帝說過, '當今時勢, 不僅君主可以選臣下, 臣下也可以選擇君主'。如今孫權親信賢人智士, 接納奇才異能, 況且我聽說古代哲人的神秘論證, 接承天命替代劉氏者, 必定起於東南, 推算歷數觀察形勢, 最終會造建起帝王基業, 與天命相符合, 也正在東南。現在正是有識有誌之士歸附英傑的時代。我正領悟到這個道理,
你不必把劉子揚的話當作一回事。”
投奔東吳
魯肅從其言。周瑜馬上向孫權推薦魯肅, 說他有才幹, 可為輔佐之臣。並且建議孫權應該多方搜羅魯肅這樣的人才, 以成就大業, 不能讓他們流散外地。孫權立即約見魯肅, 與其交談, 非常高興。等在場賓客起身退出時, 魯肅也告辭而出。但不一會兒, 魯肅又被孫權悄悄領了回來, 合榻對飲。孫權對魯肅說:“當今漢室如大廈即傾, 四方紛亂不已, 我繼承父兄創立的基業, 企望建成齊桓、晉文那樣的功業。既然您惠顧於我, 請問有何良策助我成功?”魯肅回答說:“過去漢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義帝而最後無成, 這是因為項羽加害義帝。如今曹操, 猶如過去項羽, 將軍您怎麼可能成為齊桓公、晉文公呢?以魯肅私見, 漢朝廷已不可複興, 曹操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為將軍考慮, 只有鼎足江東, 以觀天下變幻形勢。天下局勢如此, 據有一方自然也不會招來嫌猜忌恨。為什麼呢?因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您正好趁這種變局, 剿除黃祖, 進伐劉表, 盡力佔有長江以南全部地方, 然後稱帝建號以便進而奪取天下, 這有同漢高祖建立大業啊!”孫權又說:“我如今盡一方之力, 只是希望輔佐漢室而已, 你所說的非我所能及。”張昭認為魯肅不夠謙虛, 多次非議、詆毀他, 說他年少粗疏, 不可重用。孫權卻對魯肅另眼相看, 非常器重。他厚賜魯肅, 使魯家的富有程度達到了舊時的水平。
魯肅盡力輔佐孫權, 每遇大事, 他都參贊謀劃, 且思深慮遠, 有過人之明。
合縱抗曹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 孫權命甘寧西攻江夏, 斬太守黃祖, 進而準備奪取荊州。曹操本無暇南顧, 如今見孫權攻取江夏, 唯恐其攻取荊州, 養成羽翼。於是在七月份開始南征, 集結大軍於南陽。
同年八月, 劉表病死。魯肅向孫權進言:“荊楚之地與我們江東鄰接, 順水而往可達北方, 外連江、漢, 內隔山陵, 有如金城堅固, 沃野萬里, 士民富足, 如果占有這塊地盤, 就是打下了建立帝王之業的基礎。如今劉表剛剛去世, 兩個兒子素來不和, 軍中的將領也由此分為兩派。加之劉備是天下梟雄, 與曹操存在矛盾, 寄身在劉表那裡, 劉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敢重用。如果劉備與劉表的兒子們協力同心, 上下合力, 我們則應該安撫他們, 與他們結盟友好;如果他們之間離心離德, 我們就應另作打算, 以成就自己的大事。我請求奉命前往荊州向劉表的兒子們弔唁, 並慰勞他們軍隊中的將領, 以及勸說劉備安撫劉表的部下, 同心一意, 共同對付曹操, 劉備一定樂於從命。如果這件事處理得好, 則天下就可以平定了。現在如不速去荊州, 恐怕讓曹操趕做在前面了。”說完, 魯肅提出代表孫權去荊州弔喪, 了解情況。孫權批准了他的請求。魯肅剛到夏口, 聞曹操已向荊州進兵。魯肅日夜兼程, 等他到了南郡, 劉表的兒子劉琮已經獻出荊州降曹, 劉備準備南撤渡江。魯肅當機立斷, 去找劉備。在當陽長阪(今湖北當陽境內), 魯肅與劉備相遇。魯肅說明了孫權派自己來的使命, 然後和劉備共論天下形勢, 並問劉備準備到哪裡去。劉備說想去投奔蒼梧太守吳巨。魯肅說吳巨是個沒有作為的庸人, 勸劉備不要去依靠他。接著,
詳細述說孫權的情況和江東的實力, 勸劉備與孫權聯合, 共拒曹操。劉備聽了魯肅的分析, 決定並力抗曹。這時諸葛亮正跟隨著劉備, 魯肅對諸葛亮說“我是你哥哥的朋友”, 兩人當即結下交情。劉備率部進駐夏口(今湖北漢口), 派諸葛亮隨魯肅去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會見孫權。孫權得知曹操準備渡江東侵, 召集眾位將領商議, 將領們都勸孫權降曹。唯魯肅不發一言。
孫權起身入廁, 魯肅跟到屋簷之下。孫權知他要單獨表述意見, 就拉著他的手說:“你想說什麼?”魯肅回答說:“剛才觀察眾人議論, 都是想讓您失誤, 不足以與他們共謀大事。當今我魯肅可以迎接曹操, 對於將軍來說卻不能。為什麼這麼講?如今我迎降曹操, 曹操理當送我回到故鄉, 品評我的聲名地位, 總還能做個小官, 乘牛車, 有隨從, 交遊士大夫, 慢慢升遷上去, 也少不了做個州郡長官。而將軍您迎降曹操, 將把您作如何安置呢?希望您早定大計, 再莫聽取眾人的議論。”孫權聽完, 嘆息道:“這些人的主張, 深深讓我失望, 現在你闡明長遠大計, 正與我的想法一致, 這是上天將你賜給我啊!”此時周瑜正在外地, 魯肅勸孫權將他召回。周瑜歸來, 更堅定了孫權的抗曹決心。孫權授權周瑜, 讓他主持戰事, 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 幫助周瑜運謀劃策。終於在赤壁大敗曹軍。
大戰結束, 魯肅先行歸來。孫權聚集眾將, 大張旗鼓地迎接他。魯肅進殿拜見孫權, 孫權起身向他示敬, 並對他說:“子敬, 我扶鞍下馬迎接你, 足以表彰你的功勞吧?”魯肅趨前幾步, 搖頭說:“未能夠。”眾人聞之, 無不愕然。魯肅就座後, 才徐徐舉鞭說:“我希望至尊的威德遍及四海、總括九州, 完成帝王大業, 再用軟輪小轎車召見我, 這才算顯揚我。”孫權聽後, 撫掌大笑。此後愈加倚重魯肅, 把他稱作自己的鄧禹。
赤壁戰後, 劉備派人謁見孫權, 請求借荊州。呂範等將領勸孫權扣留劉備, 周瑜在外地, 也上疏陳說此意。唯魯肅從全局考慮, 勸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 以孫劉聯合, 共同抗曹。魯肅說:“您(孫權)固然神武蓋世, 但曹操的勢力太大了。我們剛剛佔有荊州, 恩德信義尚未廣行於民眾。如果把荊州借給劉備, 讓他去安撫百姓, 實是上策。因為這樣一來, 曹操多了一個敵人, 我們多了一個朋友。”孫權同意了魯肅的主張。曹操聞孫權借荊州給劉備的消息時, 正在寫信, 震驚之下, 落筆於地。
周瑜病危, 寫信給孫權, 推薦魯肅代替自己。信中說:“當今天下, 正值混亂多事, 這正是我日夜憂心的事, 願陛下預先考慮尚未發生的事, 然後才想到安逸享受。現在既然與曹操作對, 劉備近在公安, 邊境附近的百姓尚未歸附, 應當用良將前往駐守鎮撫。魯肅的智謀才略足以勝任, 請求起用他來接替我。我死之日, 也就沒有牽掛的事了。”孫權採納了周瑜的建議, 當即任命魯肅為奮武校尉, 接替周瑜統領部隊。周瑜私屬部隊四千多人, 以及原來的奉邑四縣, 全都轉歸魯肅所有。魯肅開始時駐守江陵, 後移兵下駐陸口。威望恩義, 大行於眾, 部屬增加萬餘人, 被任命為漢昌太守、偏將軍。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 隨孫權攻破皖城, 改任橫江將軍。 在此之前, 益州牧劉璋法度綱紀頹敗廢弛, 周瑜、甘寧等人曾勸孫權藉機攻取蜀地。孫權就此事徵詢劉備的意見, 劉備心中有自己的打算, 假意對孫權說:“我與劉璋託名為皇族後裔, 希望藉助先人英靈, 以匡救漢室。如今劉璋得罪了大家, 我獨自心內驚懼不安, 不敢聽說攻取蜀地的話語, 希望您對他實行寬恕。如果這個請求沒有得到答复, 我當披散頭髮歸隱山林。”孫權答應了劉備的請求。然而, 後來劉備卻向西進軍, 圖謀吞併劉璋, 留關羽鎮守荊州。孫權明白劉備的意圖後, 勃然大怒, 罵道:““狡猾的東西竟敢耍弄詐術! ”對劉備深為不滿。
單刀赴會
這時魯肅與關羽鄰界統兵,
疆土犬牙交錯, 多次發生摩擦。魯肅顧全大局, 總是以友好的姿態安撫雙方。
劉備平定益州, 孫權請劉備歸還荊州中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不肯。孫權派呂蒙率軍進取, 長沙、桂陽二郡望風歸附,
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堅守不降。劉備得知, 親自引兵五萬從成都趕回公安坐鎮, 派關羽率軍三萬爭奪三郡。孫權也從秣陵進駐陸口, 派魯肅率領一萬人屯守益陽,
和關羽對抗。魯肅為了大局,
邀請關羽相見, 提出各自將兵馬佈置在百步以外, 只有將軍們各帶單刀赴會。魯肅做出決定後, 他部下將領怕出變故, 勸魯肅不要輕蹈險地。魯肅毫無畏懼, 他說:“事到今日, 應該把話說清。劉備辜負國家, 是非尚未論定。關羽又能怎麼樣呢?”毅然赴會。會上, 魯肅數次指責關羽:“我們江東真心誠意將土地借給你們, 是因為你們兵敗遠方而來, 無有立足之地。現在已經得到益州, 既然沒有奉還荊州意思, 那麼就只求你們歸還三郡, 而你們還不從命。”魯肅話音未落, 荊州方面的一將說:“說到土地, 只有仁德之人才能佔有, 哪來一家永遠佔住不放的道理!”魯肅當即大聲喝叱, 辭色嚴厲。關羽此時也操刀而起, 對那人說道:“這些自然是國家大事, 他知道什麼!”用眼光示意那人離去。單刀會沒有結果, 雙方僵持不下, 戰爭一觸即發。時曹操進攻漢中, 劉備害怕失去益州, 派人跟孫權講和。雙方議定, 以湘水為界, 平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屬孫權, 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屬劉備。孫、劉休兵罷戰。
去世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 魯肅病逝, 享年四十六歲。孫權親為舉辦喪事, 並參加了他的葬禮。諸葛亮也為他舉哀。 [18] 孫權始終不忘魯肅在東吳政權創立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他稱帝登壇祭天時, 他對公卿們說:“昔魯子敬嘗道此, 可謂明於事勢矣。”
|
家庭:
|
子:魯淑(遺腹子), 歷任昭武將軍、都亭侯、武昌督、假節、夏口督, 他治軍嚴整, 有才幹, 於274年病逝
孫:魯睦(魯淑子)承襲魯淑爵位並統領兵馬。
|
參考:
|
《三國志》
《魏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