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


姓名:
司馬炎, 字安世
生卒年:
236年-290516
籍貫:
河內溫縣(今屬河南)人
所屬:
晉朝開國皇帝, 司馬懿之孫
官位:
魏時襲父爵為晉王, 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 是為晉武帝


生平:
司馬炎為曹魏權臣司馬昭的長子, 曾出任中撫軍;但是司馬昭卻有意讓幼子司馬攸繼承王位, 但在眾臣的反對之下, 司馬炎於咸熙二年(265年)被封為晉王太子。同年八月, 司馬昭因中風猝死, 司馬炎繼承父親的相國職位和晉王爵位。
登基為帝
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28日), 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 即位為帝, 定國號晉, 改元泰始。
泰始二年(266年), 立妃楊艷為皇后。
泰始三年(267年), 立次子司馬衷為皇太子。
泰始四年(268年), 司馬炎的母親皇太后王元姬去世, 葬於崇陽陵;九月, 青、徐、兗、豫四州發生大水, 伊洛滿出河面, 打開糧倉賑濟災民。
泰始六年(270年), 立壽安亭侯為南宮王;立皇子司馬柬為汝南王;吳夏口督、前將軍孫秀帶領他的部隊投降, 擔任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封為會稽公。
泰始九年(273年), 立皇子司馬祗為東海王。
泰始十年(274年), 吳國威北將軍嚴聰、揚威將軍嚴整、偏將軍朱買投降;同年, 鑿開陝南山, 決了黃河, 使黃河往東注入洛水, 以使漕運通暢。
咸寧元年(275年), 追尊宣帝司馬懿廟號為高祖, 景帝司馬師為世宗, 文帝司馬昭為太祖;發生瘟疫, 洛陽人口死亡大半。
咸寧二年(276年), 立楊芷(楊艷堂妹)為皇后;吳將邵凱、夏祥帶領七千餘人投降。
咸寧三年(277年), 將扶風王司馬亮改封為汝南王, 東莞王司馬伷改封為琅邪王, 汝陰王司馬駿改封為扶風王, 琅邪王司馬倫改封為趙王, 渤海王司馬輔改封為太原王, 太原王司馬顒改封為河間王, 北海王司馬陵改封為任城王, 陳王司馬斌改封為西河王, 汝南王司馬柬改封為南陽王, 濟南王司馬耽改封為中山王, 河間王威改封為章武王;立皇子司馬瑋為始平王, 司馬允為濮陽王, 司馬該為新都王, 司馬遐為清河王, 鉅平侯羊祜為南城侯;發生大風將樹拔起的事件, 天氣突然變得寒冷, 五個郡國降霜, 傷害到了穀物。
咸寧四年(278年), 陰平、廣武連續發生多次地震;太醫司馬程據獻雉頭裘, 帝以奇技異服典禮為由禁止雉頭裘傳播, 並在殿前燒毀了它;吳國昭武將軍劉翻、厲武將軍祖始投降。
咸寧五年(279年)與太康元年(280年), 晉派大軍伐吳, 東吳滅亡, 從此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太康元年, 河東、高平、三河、魏郡、弘農等不少地方下起了冰雹, 傷害到了莊稼。
太康二年(281年), 淮南、丹陽地震;東夷五國內附;郡國十六下了冰雹, 大風拔樹, 破壞了百姓的房子。江夏、泰山發生洪水, 流亡的人口有三百餘家;上黨又遇到了暴風冰雹;有彗星出現在張和軒轅附近。
太康三年(282年), 安北將軍嚴詢在昌黎打敗鮮卑慕容廆, 殺傷數万人。
太康四年(283年), 多王去世, 發生日蝕, 袞州、河南及荊州、揚州發大水, 牂柯獠兩千多個村落歸屬內地。
太康十年(289年), 慕容廆投降晉朝。
司馬炎在位期間, 封同姓諸王, 以郡為國, 置軍士, 希望互相維繫, 拱衛中央。司馬炎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 屢次責令郡縣官勸課農桑, 並嚴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吳、蜀地區人民北來, 充實北方, 並廢屯田制, 使屯田民成為州郡編戶。太康元年(280年), 頒行戶調式, 包括佔田制、戶調製和品官佔田蔭客制。太康年間出現一片繁榮景象。晉武帝鑑於曹魏末期為政嚴刻, 風俗頹廢, 生活豪奢, 乃“矯以仁儉”, 不能自存者賜谷人五斛, 免逋債宿負, 詔郡國守相巡行屬縣, 並能容納直言。還重視法律, 親自向百姓講解賈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 並親身聽訟錄囚。
去世
滅吳後, 司馬炎逐漸怠惰政事, 荒淫無度。他為了鞏固皇權而大封宗室。然而諸王統率兵馬各據一方, 晉武帝死後, 諸王為爭奪中央權力, 內訌不已, 形成16年的內戰, 史稱八王之亂。
太熙元年(290年), 司馬炎病重, 沒有將國家大事託付給重臣, 開國功臣都已去世, 朝臣惶恐不安, 無計可施。而國丈楊駿(楊芷之父)排斥公卿大臣, 親自在司馬炎左右伺候, 並趁機隨意撤換公卿, 提拔自己的心腹。司馬炎病情稍有好轉, 見楊駿所用之人不當, 就嚴肅地對楊駿說:“怎麼能這樣做呢!”於是給中書下詔, 讓召汝南王司馬亮與楊駿共同輔助王室。楊駿恐怕失去權柄與寵信, 從中書那裡借來詔書看, 並把詔書藏起來。中書監華廙恐懼, 親自找楊駿要詔書, 楊駿終究不給。過了兩天, 司馬炎病危, 楊芷奏請讓楊駿輔政, 司馬炎點了點頭。於是楊皇后便召華廙與中書令何劭, 口頭傳達司馬炎的旨意, 讓他們作遺詔。遺詔寫成後, 楊芷與華廙、何劭共同呈給司馬炎, 司馬炎看了以後不說話, 於兩天后駕崩, 享年55, 葬於峻陽陵。
家庭:
父母
父親:晉文帝司馬昭
母親:文明皇后王元姬
兄弟姐妹
弟弟
齊獻王司馬攸
城陽哀王司馬兆
遼東悼惠王司馬定國
廣漢殤王司馬廣德
樂安平王司馬鑑
燕王司馬機
司馬永祚
樂平王司馬延祚
姐妹
京兆公主

后妃
據《晉書》記載, 晉武帝后宮超過萬人, 但留下記載的僅是少數。
武元皇后楊艷, 生毗陵悼王司馬軌、晉惠帝司馬衷、秦獻王司馬柬、平陽公主、新豐公主、陽平公主
武悼皇后楊芷, 楊艷堂妹, 生渤海殤王司馬恢
左貴嬪左棻(也作左芬)
胡貴嬪胡芳, 生武安公主
諸葛夫人諸葛婉
趙夫人趙粲, 趙虞之女, 皇后楊豔的族人
審美人, 生城陽懷王司馬景、楚隱王司馬瑋、長沙王司馬乂
徐才人, 生城陽殤王司馬憲
匱才人, 生東海衝王司馬祗
趙才人, 生始平哀王司馬裕
趙美人, 生代哀王司馬演
李夫人, 生淮南忠壯王司馬允、吳孝王司馬晏
莊保林, 生新都懷王司馬該
陳美人, 生清河康王司馬遐
諸姬, 生汝陰哀王司馬謨
程才人, 生成都王司馬穎
中才人王媛姬, 生晉懷帝司馬熾, 早逝, 追尊為皇太后。
子女
◆兒子18, 另有8個兒子早夭未封王
毗陵悼王司馬軌(武元皇后生)
晉惠帝司馬衷(武元皇后生)
秦獻王司馬柬(武元皇后生)
城陽懷王司馬景(審美人生)
城陽殤王司馬憲(徐才人生)
楚隱王司馬瑋(審美人生)
東海衝王司馬祗(匱才人生)
始平哀王司馬裕(趙才人生)
淮南忠壯王司馬允(李夫人生)
新都懷王司馬該(莊保林生)
清河康王司馬遐(陳美人生)
長沙王司馬乂(審美人生)
汝陰哀王司馬謨(諸姬生)
成都王司馬穎(程才人生)
吳孝王司馬晏(李夫人生)
渤海殤王司馬恢(武悼皇后生)
晉懷帝司馬熾(王才人生)
代哀王司馬演(趙美人生)
◇女兒13
平陽公主(武元皇后生)
新豐公主(武元皇后生)
陽平公主(武元皇后生)
武安公主(貴嬪胡芳生)
萬年公主(生母不詳)
常山公主(生母不詳)
繁昌公主(生母不詳)
襄城公主, 字脩褘。
滎陽公主
滎陽長公主
潁川公主
廣平公主
靈壽公主, 字脩麗
參考:
《晉書•帝紀第三》
《資治通鑑•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