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鍾繇, 字元常
|
生卒年:
|
151年—230年
|
籍貫:
|
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
|
所屬:
|
魏, 鍾繇之子
|
官位:
|
官至廷尉、太尉、太傅, 封定陵侯, 謚成侯
|
生平:
|
鍾繇幼時相貌不凡, 聰慧過人, 曾與叔父鐘瑜一起去洛陽, 途中遇到一個相面者, 相面者看到鍾繇相貌, 便對鍾瑜說:“這個孩子麵相富貴, 但是將有被水淹的厄運, 請小心行走。”結果, 走了不到十里路, 在過橋時, 鍾繇所騎馬匹突然驚慌, 鍾繇被掀翻到水里, 差點被水淹死。鐘瑜看到算命先生的話應驗, 便越來越欣賞鍾繇, 供給他錢財, 使他專心學習。
謀助獻帝
後被察舉為孝廉, 任尚書郎、陽陵令, 因病離職。又被三府徵召, 擔任廷尉正、黃門侍郎。當時, 漢獻帝在西京長安, 李傕、郭汜等專權, 阻斷了獻帝和關東的聯繫。
初平三年(192年), 曹操任兗州牧, 才得以派遣使者上書。李傕、郭汜等人認為:“關東想自立天子, 現在曹操雖然派使者來, 並非出於他的真意。”於是商議扣留曹操的使者, 拒絕接受他的誠意。鍾繇勸李傕、郭汜等人說:“當今英雄並起, 各自假託帝命轄制一方, 只有曹兗州是心裡想著王室, 如果拒絕他的忠誠, 這不是符合將來願望的辦法。”郭汜等人因為鍾繇的這番話, 加以優厚地報答, 從此曹操才得以派使者和漢帝取得聯繫。之前曹操已多次聽荀彧稱讚鍾繇, 又聽說他勸說李傕、郭汜二人幫助自己的事, 於是對他充滿渴盼。
興平二年(195年), 李傕脅迫獻帝, 鍾繇與尚書郎韓斌共同謀劃獻帝出逃。同年, 獻帝逃出長安, 成功東歸, 鍾繇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後拜御史中丞, 遷侍中、尚書僕射, 根據之前都功勞封東武亭侯。
穩定關右
建安四年(199年), 當時馬騰、韓遂諸將恃強居於關中。曹操為此很憂慮, 經荀彧推薦, 便任命鍾繇以侍中的身份領司隸校尉, 持節督察關中各路人馬, 將後方事務委託給他, 特別授予他不受制度拘束的權力。鍾繇到達長安後, 致信馬騰、韓遂等人, 為他們陳述利弊禍福, 馬騰、韓遂都送一子到朝廷為人質。
建安五年(200年), 曹操在官渡與袁紹相持, 鍾繇送去兩千匹馬供給軍用。曹操在給鍾繇的信中說:“得到送來的馬匹, 很是應部隊的急需。關右地區平定, 朝廷沒有西顧之憂, 都是足下的功勳。當年蕭何鎮守關中, 糧草充足,以至大軍獲勝, 也不過與您的功勞相當。”
大敗郭援
建安七年(202年), 南匈奴單于在平陽作亂, 鍾繇率領各路人馬包圍他們,
未能攻下;而袁尚所任命的河東太守郭援抵達河東, 人數眾多。諸將議論想要放棄離去, 鍾繇說:“袁氏正在強盛的時候, 郭援現在到來, 關中諸將暗中與他勾結, 但還沒有全部反叛的原因, 不過是顧忌我的威勢名聲罷了。假如下詔放棄向他們示弱, 這裡所有的居民, 誰不是我們的仇敵?即使我想回去, 難道能夠做到嗎?這是尚未開戰先自行敗退啊!並且郭援剛愎自用, 爭強好勝, 必定輕視我軍, 如果他們渡汾河紮營, 我們趁他們沒到對岸時打擊他們, 可以大獲全勝。”此時張既又勸說馬騰來合擊郭援, 馬騰便派自己的兒子馬超率領精銳部隊迎面攻來。郭援到了以後, 果然輕易地渡汾河, 眾人勸止, 不聽。還未渡到河中央, 鍾繇發兵進擊, 將其打得大敗, 斬殺郭援, 並降服單于。郭援本是鍾繇之甥, 被馬騰手下龐德親手所殺, 龐德並不知道他便是郭援。鍾繇見郭援首級後哭泣, 龐德向他謝罪, 鍾繇說:“郭援雖是我的外甥, 但他是國賊, 你何須謝罪呢?”
建安十年(205年), 衛固與張晟、張琰及高乾等人一同作亂, 鍾繇又率眾將將其擊敗。自從獻帝西遷, 洛陽百姓減少將盡, 鍾繇將關中民眾遷徙過來, 又招納逃亡叛離的人口來充實, 幾年之內百姓戶口逐漸充實。建安十六年(211年), 曹操征討馬超時, 因鍾繇充實了人口, 得以用來保障供給, 便上表任鍾繇為前軍師。
魏室元勳
建安十八年(213年), 魏國建立, 以鍾繇任大理, 又升為相國。曹丕在為魏太子時, 賞賜給鍾繇“五熟釜”, 在釜上銘刻文字說:“堂堂魏國作漢室屏障。可作相國的人惟有鍾繇, 實在像心臟脊骨一樣重要,整夜畢恭畢敬, 不知怎樣安處, 您是百官的師長, 記在這里以為眾人的楷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鍾繇受魏諷謀反案牽連, 被免官。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曹丕即王位, 鍾繇又任大理。同年, 曹丕稱帝, 改任鍾繇廷尉, 進封崇高鄉侯。
黃初三年(223年), 代賈詡為太尉, 轉封平陽鄉侯。當時司徒華歆、司空王朗, 同是曹操時的名臣。曹丕在一次退朝後對旁人說:“這三公, 都是一時的偉人, 後世大概難以為繼了!”
年高德望
黃初七年(226年), 魏明帝曹叡即位, 鍾繇進爵為定陵侯, 增邑五百戶, 連同以前的共一千八百戶, 又遷為太傅。鍾繇有腿病, 下拜起身不方便, 當時華歆也年老患病, 所以上朝進見時都讓他們乘車坐轎, 由衛士抬著上殿就坐。此後三公有疾病, 就把這種做法當成了舊例。當初, 曹操下令, 讓眾臣公平地議論關於死刑可以改行宮刑的設想。鍾繇認為:“古代的肉刑,
經歷了聖人的設置, 應該再次施行, 以代替死刑。”議論的人認為肉刑不是使民眾愉悅的方法, 於是作罷。到了曹丕主政時, 重新下詔說:“大理想恢復肉刑, 這確實是聖王的法律, 各位公卿應當好好地共同討論這個建議。”商討未定, 恰逢戰事起, 於是又停止了討論。太和年間, 鍾繇再次上疏, 請求恢復肉刑, 參加這次討論的有一百多人, 其中意見與王朗相同(認為不宜恢復肉刑)的人居多。而曹叡以吳、蜀尚未平定為由, 暫停了這次討論。
太和四年(230年), 鍾繇去世。曹叡身穿素服前往弔唁, 諡號成。
正始四年(243年), 鍾繇得以配享曹操庭廟。
|
家庭:
|
鐘皓, 字季明, 東漢名士。
父輩
鐘迪, 鍾繇之父, 官至潁川郡主簿, 後因黨錮而不仕。
鐘敷, 鍾繇叔父, 也因黨錮而不仕。
鐘瑜, 鍾繇族父, 曾資助鍾繇讀書。
鐘覲, 鍾繇從父。
配偶
正妻
賈氏, 孫氏被休後再娶。
妾室
孫氏, 因妒害張氏為鍾繇所休。
張氏, 字昌蒲, 太原茲氏人。
兄弟
鐘演, 魏文帝時分鍾繇食邑封其及其子鐘劭、孫鐘豫為列侯。
後代
兒子
鍾毓, 字稚叔, 鍾繇長子, 世襲定陵侯爵位, 官至青州刺史, 後將軍, 卒贈車騎將軍, 諡曰惠侯。
鐘會, 字士季, 鍾繇幼子, 官至司徒, 封陳侯, 與鄧艾分兵滅蜀後意圖反叛, 被殺。
孫子
鍾駿, 鍾毓子, 世襲定陵侯爵位。
鐘邕, 鍾毓子, 隨鐘會滅蜀, 與其一同死於軍中。
鐘毅, 鍾毓子, 鐘會謀反後下獄, 被誅殺。
鐘辿, 鍾毓子, 鐘會謀反後下獄, 因父祖功勞被赦免, 官復原職。
鐘峻, 鍾毓子, 鐘會謀反後下獄, 同樣因父祖功勞被赦免, 官復原職。
火曾孫女
鐘琰, 嫁西晉司徒王渾, 生王濟。
|
參考:
|
《三國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