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柔


姓名:
高柔, 字文惠
生卒年:
174—263
籍貫:
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南)人
所屬:
, 袁紹并州刺史高幹從弟
官位:
官至九卿。任廷尉二十三年後, 升任太常。七十二歲時出任司空, 後以假節行大將軍事。再升太尉, 進爵安國侯。諡號元侯。


生平:
高柔的父親高靖, 曾任蜀郡都尉, 高柔卻留在陳留。當時曹操為兗州刺史, 高柔對城中的人說陳留乃四戰之地, 曹操又有進圖四方的願望, 未會安守兗州, 而且張邈起兵時是陳留太守, 現跟隨曹操恐怕會叛變。勸人們盡快離開, 以避開將會出現的戰爭, 只是當時人人都認為張邈與曹操關係密切, 而高柔又年少, 都沒有重視。高柔的堂兄高幹是袁紹的外甥, 當時高幹呼喚高柔到河北, 高柔於是與宗族一起去依附高幹。適逢父親死去, 高柔不畏兵劫路遠, 冒險到蜀地治喪, 嘗盡辛苦, 三年後回到北方。
輔佐曹氏
建安九年(204年), 高幹與高柔歸降曹操, 曹操任命高柔為菅縣縣長。縣中的人都對他有所聽聞, 有數名姦吏因而自動辭官, 但高柔卻挽留他們, 包容他們過往的事, 令他們都成為好官吏。高幹次年就以并州叛曹, 高柔雖沒有參與, 但曹操卻想因事而誅殺他, 命他為刺姦令史, 但高柔做得十分好, 處法允當, 獄中無滯留未判的犯人, 每晚都看文書到深夜, 抱著文書睡著了, 曹操見此才對他改觀, 闢他為丞相倉曹屬。
審事獻謀
建安十六年(211年), 曹操要派鍾繇等領兵討伐張魯, 但高柔認為領兵入關必會驚動關中的馬超和韓遂, 以為是要攻打自己, 逼他們叛變, 認為可先安定三輔, 三輔安定後就可和平地招降張魯。但曹操不聽, 鍾繇等入關後, 馬超等果然叛變。
建安十八年(213年), 曹操稱魏公, 建魏國, 高柔任尚書郎, 轉拜丞相理曹掾。當時軍人宋金等在合肥逃亡, 有人建議盡殺他的母親、妻兒和弟弟, 但高柔認為重刑不單無助於遏止士卒逃亡, 更加因為自己無路可走而引發更多人逃亡,懷柔反更能觸起他們歸附之心。曹操聽從, 很多無辜的逃兵家屬都得以倖存。後來, 高柔轉為潁川太守, 任法曹掾。當時朝廷置校事, 用以監察群下, 高柔認為校事又不是在百官之上又非聽命於百官, 而且校事趙達等人又多次以自己喜惡去處事, 應作檢討;但曹操則信任趙達, 認為他們才能做到檢百官的效能。後來趙達等人的奸惡之事被揭發, 曹操殺了他們作為對當日不聽高柔勸諫的道歉。
秉公執法
曹丕即位為帝后, 任命高柔為治書侍御史, 賜爵關內侯, 轉加治書執法。當時因為誹謗言詞多, 曹丕於是下令要處死說者而賞賜告發者, 但令到很多人互相誣告, 高柔於是建議聯消這項法令以免無辜人受害, 但曹丕不立刻聽從, 而下令要以誹謗之罪懲處誣告的人, 而高柔則審查每一個告發案件, 查明虛實, 稍稍犯法也是輕判罰金了事。
公元223年(黃初四年), 遷任廷尉。 [8] 魏朝初期, 三公沒有什麼事務, 又很少處理朝政。高柔上疏說:“天地因為四季而有收穫, 國家元首因為有大臣輔助而振興政治;成湯倚仗伊尹的輔佐, 周文王、周武王依靠周公、姜子牙的力量, 到了漢初, 蕭何、曹參兩人一起以國家元勳的身份相繼成為高祖、惠帝倚重的相國, 這都是明王聖主在上任用賢臣, 在下盡力輔助的事例。如今三公都是國家的棟樑, 為民眾所仰慕,而今卻被置之一邊, 不讓他們執掌國政, 各自安閒地保養高尚的志節, 很少有進言獻策的, 這實在不是朝廷崇奉任用大臣的思想, 也不是大臣輔佐人君, 盡職盡責的辦法。古時候國家有疑難問題, 官員們總是按一定秩序, 在一處討論解決。今後, 朝廷中有什麼疑難問題以及刑罰大事, 應該經常諮詢探問三公。三公在每月的初一、十五上朝日子之外, 還可以適時請進朝中, 議論國家政事的得失, 廣泛地講清事實, 也許能夠有益於啟發帝王, 弘揚國家的教化。”曹丕讚許並採納了他的建議。
黃初七年(226年), 曹丕因對御史中丞鮑勳有宿怨, 借有小過失而要枉法誅殺他, 高柔堅決不從, 曹丕乾脆調離高柔, 直接指令廷尉執行詔令, 不顧群臣反對而處死鮑勳。
勸諫輔主
曹叡繼位後, 封高柔為延壽亭侯。此時博士都從師受業, 高柔上疏說:“我聽說遵循先王之道、重視學術, 是聖人宏大的訓誨;褒揚禮樂典章、崇奉儒學, 是帝王明曉的道理。漢末國家傾頹, 禮樂典章被破壞, 雄爭虎鬥, 戰爭頻繁, 致使文人學士不受重視。太祖剛興起時, 憂患的就是這些事情, 在治理亂世方面, 讓各郡縣一起設立教學之官。高祖即位後, 就進一步發展這一事業, 恢復興建學校, 每州都設有考核制度。於是天下學士, 再次受到正規的學校教育, 重新實行祭祀的各種禮儀。現在陛下執掌國政, 能夠發揮您的聰明才智, 推行偉大的計劃, 將先帝的法度發揚光大, 即使是夏啟、周成王的繼承前業, 也實在是無法超過您。然而現在博士都通曉經術、修整品行, 可國內精選人才、升遷官員又限定不超過縣長一級, 恐怕這不是用來崇奉顯揚儒術, 鞭策激勵懈怠懶惰的方法。孔子說:'提拔好的有才能的來教誨, 沒有才能的就加以勉勵。'所以楚國禮待申公, 文人學士銳意進取;漢代尊重卓茂, 士大夫競相仰慕。我認為所謂博士, 是將道義集於自身, 以儒家的六經為宗旨。應該根據他們學業和品行的優劣, 分別對待, 不拘常規來安排官職。尊崇倫理道德的教化, 用以勉勵學者, 使教化弘揚光大。”曹叡採納了他的建議。後來, 曹叡大建宮殿, 百姓勞役繁重;又大選美女, 填塞后宮;而后宮的皇子連連夭折, 還沒有繼承人。高柔上疏說:“吳、蜀這兩個敵人奸詐狡猾, 暗中偷偷地練兵習武, 謀劃挑動戰事, 毫無停止之意。我們應招集訓練將士, 修繕整治兵器鎧甲, 作好一切迎戰準備。而近來修造宮殿, 上上下下不勝勞役之苦, 如果讓吳、蜀了解了虛實, 就會合謀, 再次一同來拼死, 實在不能忽視啊。過去漢文帝憫惜資財, 不營造小小的台榭供自己娛樂;霍去病憂慮匈奴的禍害, 沒有閒暇來考慮修建府第。何況如今所損失的並不只是百兩黃金這樣的小費用, 所憂患的也並不只是北狄這樣的小禍害呀!可以簡單裝修好已建的宮殿, 用來舉行朝會和宴會。讓修造者回去務農。等吳、蜀平定了, 再逐漸地修繕。過去軒轅因為有二十五個兒子, 帝位才能傳之久遠, 週王室因為有四十個姬姓諸侯國, 所以周朝的年代很長。陛下聰慧賢達, 深究事物的義理和人的本性, 而近來皇子接連夭折, 又沒感應生兒子的祥兆。百官們無不抑鬱悲傷。按照《周禮》上所說, 作為天子, 后妃以下有一百二十人, 嬪嬙已經很多了。我聽說如今后宮后妃嬪嬙的數目, 或許還超過這個數, 皇上後嗣不昌盛, 恐怕就是這個原因。我認為可以好好地選擇美女, 以滿足妃嬪的數目, 把其餘全部送回家。育精養神, 專心靜氣地生養皇子。這樣的話, 子孫眾多的徵兆就會來臨。”曹叡答复說:“我知道你忠誠老實, 內心牽掛著王室, 常常能夠直言無隱, 其他事也已知道了。”當時禁止去天子苑囿中狩獵的法令非常嚴厲。宜陽縣典農劉龜私下在禁區內射兔, 功曹張京將此事告訴了校事。曹叡隱匿了張京的名字, 把劉龜抓來投在獄中。高柔上表請求曹叡說出告發者的名字, 曹叡大怒說:“劉龜應該處死!他竟敢在我的禁區狩獵。將劉龜送到廷尉處, 廷尉就應該拷問他, 為什麼還要打聽告發者的名字, 難道我是胡亂抓他的嗎?”高柔說:“廷尉, 是天下最講求公平的官吏, 怎麼能夠以陛下的喜怒來毀壞法律呢?”再一次上奏表, 言辭深明懇切。曹叡醒悟了, 告訴高柔張京的名字。高柔立即回去審訊, 劉龜、張京兩人各當其罪。當時的製度規定, 官吏遇上喪事的, 一百天后都要開始工作。有個司徒吏叫解弘的父親去世, 遇上軍隊有行動, 命令他前去, 他卻以生病為由推辭不去。曹叡下詔書惱怒地說:“你又不是曾參和閔損, 為何辯稱因過度哀痛而身體有病呢?”催促趕緊抓獲解弘, 要將他拷打至死。高柔見解弘身體非常虛弱, 確實有病, 就上奏表陳述這件事, 認為應該寬恕解弘。曹叡於是下詔說:“解弘果真是孝子, 寬恕他吧。”當初, 公孫淵的哥哥公孫晃, 為他的叔父公孫恭到京城做人質。起初公孫淵還沒反叛, 公孫晃幾次向曹叡陳述了他想反叛的情況。等到公孫淵陰謀叛逆時, 曹叡不忍心在街市斬殺公孫晃, 想把他投在獄中殺死。高柔上疏說:“《尚書》中說:'用懲處來討伐他的罪行, 用德行來表彰他的善舉。'這是帝王制度清明公正的法則。公孫晃及妻兒與叛逆者是手足親情, 實在是應該斬首示眾, 不讓遺下後患。而我私下聽說公孫晃先前幾次主動陳述公孫淵準備叛逆的情況, 雖然是叛逆者的同族, 而究其實質, 還是可以寬恕的。說到孔子解脫司馬牛的憂愁, 祁奚解脫叔向的過失, 在過去是優美高尚的義節。我認為公孫晃如確實陳述過公孫淵的情況, 就應該寬恕他的死罪;如沒有陳述過, 應該在街市當眾斬首。現在進不發布赦免他的命令, 退又不公佈他的罪行, 關押在監獄中, 讓他自殺, 周圍觀察此事的國家, 有的就對這種舉動產生疑惑。”曹叡不聽, 最終還是派人送給公孫晃以及妻兒黃金的粉末, 讓他們吞飲自殺, 賜給棺木、衣服, 在自己家中入殮殯葬。當時, 在禁地宰殺鹿的人都要被處死, 財產沒收充公, 有能夠發覺並且告發的人, 給予豐厚的賞賜。高柔上疏說:“聖明的帝王治理國家, 無不發展農業, 節儉用度, 積蓄資財。農業發展了, 則糧食屯積, 用度節儉則資財蓄存, 蓄存資財屯積糧食而依然憂患, 這是從沒有的事情。在古代, 一個農夫不耕作, 就有人因此受飢;一個婦女不織布, 就有人因為她而挨凍。最近以來, 百姓要服眾多的徭役, 種田的人已經減少,加上近來又有了狩獵的禁令, 群鹿侵害作惡, 殘食秧苗, 處處為害, 損失已無法估量。百姓雖然設障防備, 但力量有限, 無法抵擋。以至於滎陽周圍幾百里, 年成不好顆粒無收, 百姓的命運, 實在令人同情。如今天下生財之道很少, 而因為麋鹿受損失的又很多。一旦發生戰爭, 或遇上凶年災禍, 將無計可施。陛下應該察覽先代聖明君主所想、所惦記的是什麼, 體恤耕種勞作的艱難, 放寬百姓們耕種的範圍, 讓他們得以抓捕麋鹿, 這樣就消除了禁地, 那麼百們得到長久的利益, 也無不歡欣鼓舞。”
位列三公
高柔擔任廷尉長達二十三年, 後來升任太常。
正始六年(245年), 升任司空。
正始九年(248年), 又遷任司徒。在曹爽與司馬懿的權力角力下, 高柔支持司馬懿。次年(249年),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 上奏請求免曹爽的大將軍職務, 郭太后詔令徵召高柔假節行大將軍事, 佔據曹爽的軍營。司馬懿對高柔說:“你成為周勃了。”曹爽被殺後, 高柔晉封為萬歲鄉侯。
甘露元年(256年), 曹髦即位, 進封安國侯, 任太尉。曹奐即位後, 增邑又封二子為亭侯。
景元四年(263年), 高柔去世, 享年九十歲, 諡元侯。由其孫高渾世襲侯爵。
家庭:
祖父輩
高弘, 高式子。
高躬, 高賜子, 高幹父, 曾任蜀郡太守。
高靖, 高弘子, 曾任蜀郡都尉。
從兄
高幹, 東漢末年并州刺史。
子輩
高俊, 高柔長子, 為大將軍掾。
高誕, 高柔次子, 歷任三州刺史、太僕。
高光, 高柔三子, 西晉黃沙御史, 守廷尉, 後任廷尉。官至尚書令, 追贈司空。
孫輩
高韜, 高光子, 由於參與誅殺司馬越的謀劃, 事情洩漏而伏誅。
高渾, 高柔孫, 繼承高柔的爵位。
參考:
《三國志》
《魏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