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岱


姓名:
呂岱, 字定公
生卒年:
161年-256
籍貫:
廣陵海陵(今江蘇如皋)人
所屬:
官位:
官至大將軍, 大司馬, 封番禺侯。


生平:
延熹四年(161年), 呂岱出生在廣陵郡海陵縣東境(今如皋一帶)的一個官宦人家。
建安五年(200年), 東吳開基之主孫策去世, 其弟孫權繼位後, 廣攬天下人才。呂岱前往孫權幕府投其麾下, 被任命為吳郡(今蘇州市)郡丞。
討平賊寇
呂岱在郡丞之位上恪盡職守, 把分管之事治理得井井有條, 很快脫穎而出。一次, 孫權主持召開會議, 親自檢查各郡倉庫管理以及獄中囚犯處置情況, 縣令縣丞都來拜見, 其他郡丞受到孫權責備, 惟有呂岱從容不迫地“處法應問”, 深得孫權賞識。於是, 孫權將其留在身邊, 任錄事掌管文案, 不久提升為“餘姚長”。這是他人生最大的轉捩點。呂岱到餘姚縣後第一件事就是組建了一支一千餘人的部隊, 這些招募來的江南健兒後來跟隨呂岱轉戰南北, 建下赫赫戰功。
建安十六年(211年), 會稽、東冶五縣賊寇呂合、秦狼等人作亂, 孫權以呂岱為督軍校尉, 呂岱立即率領本部人馬趕往東冶, 與西部校尉蔣欽等前往徵討, 生擒呂合、秦狼, 五縣於是被平定, 呂岱被任命為昭信中郎將。
升任太守
建安二十年(215年), 呂岱督率孫茂等十將跟隨孫權配合呂蒙進取長沙三郡, 而安成、攸、永新、茶陵四縣的官吏一道進入陰山城, 聚合兵眾抗拒呂岱, 呂岱進攻圍寨, 這些人眾全都投降, 三郡於是平定。孫權留下呂岱鎮守長沙。安成縣縣長吳碭及中郎將袁龍等回應關羽, 再為反亂。吳碭佔據攸縣, 袁龍守在醴陵。孫權派遣橫江將軍魯肅攻打攸縣, 吳碭突圍逃走。呂岱進攻醴陵, 於是生擒袁龍並將其斬殺, 呂岱升為廬陵太守。
封爵鄉侯
延康元年(220年), 曹操去世, 曹丕稱帝, 東漢正式滅亡。孫權將交州刺史步騭調到前線, 呂岱替代步騭為交州刺史。到任後的呂岱一方面恩威並施, 在不斷削平嶺南地方勢力反抗的過程中積蓄自身實力, 一面努力尋求剪滅嶺南割據勢力的機會。呂岱到了交州, 高涼賊寇頭領錢博乞求歸降, 呂岱承襲舊制, 以錢博為高涼西部都尉。又鬱林少數民族兵卒進犯並保衛郡縣, 呂岱討伐擊敗了他們。其時桂陽、湞陽賊寇王金聚眾在南海境界上, 領頭作亂為害, 孫權又詔令呂岱徵討, 生獲綁縛王金, 傳送到京都, 斬首和生擒共達一萬多人。呂岱升為安南將軍、假節, 封爵都鄉侯。
平定交州
東漢末年, 嶺南最大地方勢力代表為士燮兄弟。赤壁大戰以後, 曹操勢力退回北方, 孫權向西發展遭到劉備集團阻擊, 向北發展暫無勝算, 嶺南成為孫權勢在必得之地。
黃武五年(西元226年), 任交趾太守40年之久的士燮去世, 士燮的兒子士徽意欲叛吳自立, 割據一方。孫權出於防範, 欲罷免士徽交趾太守一職, 改任其為安遠將軍, 領九真太守(九真, 今越南中部), 以校尉陳時接代士燮為交趾太守, 目的是進一步削弱士徽的勢力。對此, 士徽更加不滿, 叛吳之心益明。為此, 呂岱上表孫權建議分拆南海三郡設置交州, 以將軍戴良為交州刺史, 海東四郡另外虛置廣州, 呂岱自任為廣州刺史。孫權採納了呂岱的建議, 派遣戴良與陳時南往就任, 士徽不服從命令, 公然發兵防守海口以抵拒戴良等人。呂岱知道士徽此時不除, 必然後患無窮, 一面上書孫權請求徵討士徽抗命之罪, 一面書致士徽“告喻禍福”, 發動政治攻勢。呂岱督領兵卒三千人日夜渡海進軍。有人對呂岱說:“士徽憑藉幾代的恩寵, 被全州人所依附, 不可輕視他。”呂岱說:“如今士徽雖說心懷反計, 但未曾料到我會猝然殺到, 如果我軍輕裝悄然疾進, 攻其無備, 一定能打敗他。如果我軍滯留不疾速挺進, 使他產生疑心, 固城堅守, 七郡百蠻, 到時雲集回應, 即使有智謀之人,又有誰能圖謀他們?”於是進軍, 過合浦時, 與戴良合兵共進。士徽聽說呂岱前來, 果然大為驚懼, 不知如何是好, 當即率領兄弟六人赤膊跪迎呂岱。呂岱將他們全部斬首, 並送首級至京城。士徽大將甘醴、桓治等率領官吏百姓攻打呂岱, 呂岱奮擊將他們打得大敗, 晉封為番禺侯。於是取消廣州, 仍恢復交州如前。
呂岱接著乘勝進軍討伐九真, 大軍所到之處, 無不望風披靡, 自此嶺南才算真正納入東吳政權直接控制之下。呂岱因功被封番禺侯, 升為鎮南將軍。後來, 孫權又將嶺南七郡合併為交州, 仍令其為交州刺史。任交州刺史期間, 呂岱再次顯示出他過人的才幹。他多次派官員“南宣國化”, 出使“西南大海洲上”(南洋群島)以及今東南亞一帶眾多國家。境外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中南部)、堂明等國國王紛紛派遣使者至吳朝貢。呂岱的這一舉措, 在我國歷史上可與東漢時期班超遣使訪問西亞各國一事相媲美。範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指出:呂岱這次外交行動“從此開始了中國和海南諸國的正式往來……”東吳政權恢復對嶺南的實際統治, 是中央政權對於地方割據分裂勢力的勝利, 呂岱功不可沒, 其功不在周瑜、魯肅之下。
鎮壓叛亂
黃龍三年(231年), 考慮到南方清平穩定, 呂岱被召還率軍駐紮長沙郡漚口。時逢武陵地區少數民族騷動, 呂岱與太常潘浚共同領兵討伐平定。
嘉禾三年(234年), 孫權命令呂岱率領潘璋的部隊, 駐紮陸口, 後遷往蒲圻。
嘉禾四年(235年), 廬陵賊寇李桓、路合, 會稽東冶賊寇隨春, 南海賊寇羅厲等人同時發亂, 孫權又詔令呂岱督率劉纂、唐諮等人分兵討伐, 隨春當即率先投降, 呂岱任命隨春為偏將軍, 讓他繼續率隨舊部, 於是隨春成為將領行列的一員, 李桓、羅厲等都被擒獲斬首, 首級傳送到京都,孫權詔令呂岱說:“羅厲憑藉險地犯上作亂, 自己招致殺頭之禍, 李桓兇狠狡詐反復無常, 投降後又再叛亂。前後討伐多次, 歷年來未能擒獲, 如果不是您的規劃策略, 誰能將他斬首?您忠武的節操, 在此事上更為顯著。元兇已除, 大小賊寇被震懾, 其餘小股匪寇, 掃地以盡。從今以後, 國家永無南顧之憂, 三郡安定, 無惴惴不安的驚恐, 又獲得刁惡之民供給賦稅徭役, 值得深深讚歎。獎賞不超過一月, 這是國家的常規, 制度所允許的, 請您考慮定奪。
接替潘濬
赤烏二年(239年), 潘濬去世, 呂岱接替他處理荊州文書公務, 與陸遜都在武昌, 故督管蒲圻。不久, 廖式作亂, 進攻圍困城鎮, 零陵、蒼梧、鬱林諸郡受到騷擾, 呂岱上表自動請戰出兵, 星夜兼程。孫權派遣使者追授呂岱為交州牧, 並派遣諸將唐諮等人不斷地前往增援, 攻討了一年, 將廖式打敗, 斬殺了廖式及他任命的偽官員臨賀太守費楊等人, 收編他們的隊伍, 郡縣全部平定後, 呂岱又回到武昌。這時他已八十歲, 但他的身體素來精力充沛, 依然親自處理政事。在荊州時, 呂岱同時兼掌荊州文書, 軍政公務極為忙碌, 儘管已年過八旬, 但仍保持“躬親王事”作風, 親自處理公文。精力過人的他不知疲倦, 騎馬總是一躍而上。呂岱如此老當益壯, 被同僚譽稱超過古代廉頗老將。奮威將軍張承給呂岱的信說:“從前周公、召公輔佐週天子, 人們作《周南》、《召南》歌頌他們, 如今您與陸遜就像他們二人。忠誠勤奮都在人前, 勞苦謙遜相讓, 功績因審時度勢而成就, 道義隨教化而推行, 君子讚歎您們崇高的品德, 百姓喜愛您們美好的本質。加上公務文書繁多, 賓客終日不絕, 疲憊而不放下公事,勞累而不訴說疲倦, 還瞭解到您上馬動輒自己躍上馬背, 不用跨踩腳蹬攀上, 這樣看來您就勝過廉頗了, 件件事情對您來說是何等的快意! 《周易》有言, 禮儀講究恭敬, 道德講究發揚, 您怎麼佔盡了這些美質啊!”
赤烏八年(245年), 陸遜去世, 諸葛恪接替陸遜職位, 孫權於是分武昌為兩部, 呂岱督領右部, 自武昌而上至蒲圻, 被升任為上大將軍, 兒子呂凱也被授予副軍校尉, 在蒲圻監軍。
建興元年(252年), 孫亮登基後, 任命呂岱為大司馬。
清明廉潔
呂岱清明守正廉潔奉公, 他所處過的地方都稱道他。當初在交州時, 多年未給家中錢財, 妻子兒女饑餓困乏。孫權聽說歎息不止, 因此責備群臣說:“呂岱出征, 身處萬里之外, 為國家勤苦辦事, 家中如此困頓, 而我未能及早知曉。您們身為股肱耳目之臣, 責任哪裡去了?”於是加倍賞賜呂家錢米布絹, 每年都有一個固定的數目。
太平元年(256年), 呂岱在武昌與世長辭, 時年九十六歲。其子呂凱繼承爵位。呂岱在彌留之際吩咐家人:“殯葬之時, 棺木不用油漆、疏巾布衣。喪葬禮儀務必簡單節儉。”呂凱根據呂岱的遺言, 將其歸葬於海陵高陽蕩(今江蘇省如皋市白蒲鎮林梓社區)。
家庭:
兒子:呂凱, 曾任副軍校尉, 襲封呂岱番禺侯爵位。
參考:
《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