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


姓名:
程昱, 字仲德, 本名程立, 因夢中在泰山捧日, 更名程昱。
生卒年:
141—220
籍貫:
兗州東郡東阿(今山東東阿)人
所屬:
官位:
曹操時, 任程昱為尚書, 後又為東中郎將, 領濟陰太守, 都督兗州事宜。討平袁譚、袁尚後, 拜為奮武將軍, 封安國亭侯。曹丕代漢稱帝, 拜程昱為衛尉, 進封安鄉侯。死後追贈車騎將軍, 諡曰肅侯。


生平:
在黃巾起事時, 東阿縣縣丞王度起而應之, 更燒掉縣中的倉庫。縣令逾城逃走, 吏民負老攜幼向東逃到渠丘山。此時尚在故鄉的程昱命人去偵視王度, 發現王度等人得空城不能固守, 於是出城西五六里外止屯。程昱於是向縣中大戶薛房等人說:“如今王度等得到城郭也不能屯居, 其勢可以測知。他不過想趁機虜掠財物, 並沒有堅甲利兵以盈攻守之志。我們為何不相繼回城守之?而且城高郭厚, 又多穀米, 如今若果還城找尋縣令, 共同堅守, 王度必不能久待下去, 那時向他攻擊, 王度便可破了。”薛房等以為然, 吏民卻不肯相從, 程昱只得無奈地說:“愚民不可共計大事。”於是密遣數騎在東山上高舉旗幡, 令薛房等人望見, 然後大呼:“賊兵已經攻至!”便下山取城, 吏民見勢便跟隨同去, 終於找到縣令, 一共守城。後來王度等人來攻城, 不能攻破, 正欲退走。此時程昱率吏民開城門追擊, 王度敗走。東阿由此得全。
令譽始著
初平三年(192年), 兗州刺史劉岱闢召程昱為用, 程昱不應命出任。當時劉岱與袁紹、公孫瓚和親, 袁紹令妻子居於劉岱處, 公孫瓚亦遣從事範方帶兵助劉岱守地。後來袁紹與公孫瓚不和。公孫瓚擊破袁紹軍, 於是遣使向劉岱說要收取袁紹的妻子, 令劉岱遣上, 並與袁紹絕交。公孫瓚又向范方下令:“若劉岱不遣上袁紹家小, 便領兵回來。待我定了袁紹, 就攻打劉岱。”劉岱連日不能決議, 別駕王彧向劉岱說: “程昱有謀略, 能斷大事。”劉岱於是召見程昱問計, 程昱說:“如果放棄袁紹這個近援而求於公孫瓚為遠助, 這等於求人於越地以拯救受溺的兒童一樣。而且, 公孫瓚亦非袁紹之敵, 如今雖稍勝袁紹軍隊, 但最終必為袁紹所擒。如果取其一朝一夕之勢而不思慮長遠的計劃, 將軍您必敗無疑。”劉岱聽從其計。於是范方領其兵歸去, 兵尚未至而公孫瓚已大為袁紹所破。劉岱表奏程昱為騎都尉, 程昱卻以身疾請辭。
審時度勢
後來劉岱為黃巾所殺。曹操兵臨兗州(治昌邑, 今菏澤鉅野縣東南), 闢召程昱, 程昱一口答應。程昱將行之時, 他的鄉人十分疑惑, 說他:“怎麼你前後的行為如此相背?!”程昱卻只笑而不應。程昱初至之時, 曹操便跟他談論大事, 十分高興, 以程昱為壽張令。曹操徵徐州時, 令程昱與荀彧留守鄄城。那時張邈等軍作叛, 迎呂布入兗, 四周郡縣響應, 唯有鄄城、範縣、東阿不動。有呂布軍的降兵, 說陳宮欲帶兵取東阿, 又使氾嶷取範縣, 吏民皆十分恐懼。荀彧對程昱說:“如今兗州作反, 唯有此三城得以保全。陳宮等以重兵臨城, 如果不能同心結力, 三城必震動。而您是吏民之望, 如今回去向他們遊說, 一定可以成功!”程昱於是返回東阿, 經過範縣時遊說靳允:“聽說呂布執君母弟妻子, 孝子誠不可為心!現在天下大亂, 群雄並起, 必有命世, 能夠平息天下動亂的人, 只有曹公, 得主者昌, 失主者亡, 陳宮他背叛曹公, 迎接呂布進城, 四周郡縣皆響應, 似乎有作為, 然而觀之, 呂布何如人!呂布粗暴少親信, 剛直而又無禮, 只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 陳宮等人不能相好君主。呂布兵雖然眾多, 但必將失敗, 曹公智略不世出, 乃上天所授!你定要固守範縣, 我則守東阿, 就可立田單之功, 希望你好好考慮。”靳允哭著說道“我不敢懷有二心。”當時氾嶷已在範縣, 範縣縣令靳允經程昱鼓勵, 伏兵刺殺氾嶷。程昱又遣別騎佔住倉亭津, 陳宮軍不能得渡。程昱至東阿時, 東阿令棗祗已經率吏民拒城堅守。又有兗州從事薛悌與程昱協謀, 終於守住三城, 以待曹操。曹操歸還, 執程昱之手道:“若非程卿之力, 吾無所歸矣。”於是表程昱為東平相, 屯於範縣。
明於軍計
興平元年(194年), 曹操與呂佈在濮陽交戰, 數度失利。又有蝗蟲災害, 於是雙方引兵暫去。袁紹於是使人遊說曹操連和, 希望曹操能遷居於鄴城。當時曹操眼見兗州新失, 軍糧又將盡, 計議之下正想答應袁紹要求。程昱見事, 向曹操言道:“竊聞將軍想遣居遷鄴, 與袁紹連和, 有這樣的事嗎?”曹操說:“是的。”程昱勸諫:“我認為將軍您只是一時臨事而懼, 否則又怎會如此不深思熟慮?袁紹據有燕、趙之地, 懷併吞天下之心, 可是其智不能濟其事。將軍自以為能在他底下做事嗎?將軍您有龍虎之威, 可以做韓(信)、彭(越)他們這樣臣服於他人的事嗎?如今兗州雖殘, 尚有三城可守。能戰之士, 不下萬人。以將軍的神武, 加上我和文若(荀彧字)等人的協助, 並收城池士兵而加以運用, 那麼霸王之業可以成就了。希望將軍能慎重考慮一下!”曹操才放棄連和袁紹的想法。
漢獻帝定都許縣後, 以程昱為尚書。其時兗州尚未綏撫停當, 於是又以程昱為東中郎將, 領濟陰太守, 都督兗州事。
建安三年(198年), 劉備失去徐州, 前來歸附曹操。程昱勸曹操殺劉備, 曹操不聽。
建安四年(199年), 曹操派遣劉備至徐州截擊袁術, 程昱與郭嘉向曹操道:“明公前日不除掉劉備, 如今更向他借兵, 他必定會有異心的。”曹操後悔, 但已追之不及。果然, 袁術病死後, 劉備去到徐州, 殺車冑, 舉兵背反曹操。
建安五年(200年), 程昱遷為振威將軍。當時袁紹在黎陽將移兵南渡, 而程昱卻只有七百兵守著鄄城, 曹操知道危急, 命人告訴程昱, 欲加二千兵前往鄄城助守。程昱不肯接受, 說道:“袁紹擁兵十萬之眾, 自以為所向無前。他若見我領兵少, 必不敢輕易來攻。但如果增加了我的士兵, 過多則不可不攻, 要攻之必克, 只會兩損其勢。願公不要懷疑!”曹操從之。袁紹聞程昱兵少, 果然不敢進兵。曹操聞其事, 向賈詡道:“程昱的膽略, 超過孟賁、夏育啊。”
建安八年(203年), 程昱糾合一夥山間民眾及亡命之徒, 得精兵數千人, 於是引軍與曹操會師黎陽, 討伐袁譚、袁尚。曹操使李典與程昱等以船運軍糧。會和魏郡太守高蕃將兵屯河上, 斷絕水道, 曹操對李典、程昱說:“若船不得過, 下從陸道。”李典與諸將議曰:“蕃軍少甲而恃水, 有懈怠之心, 擊之必克。”程昱亦以為然。遂北渡河破高蕃, 水道得通。二袁破走後, 程昱拜為奮武將軍, 封安國亭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 曹操南征荊州, 劉琮投降, 劉備奔江吳求助。有人認為孫權必殺劉備, 程昱卻料道:“孫權新任在位, 尚未為海內所忌憚。而曹公無敵於天下, 初舉荊州, 威震江表, 孫權雖然有謀, 亦不能獨自抵擋。劉備則向有英名, 關羽、張飛皆是萬人之敵, 孫權必定援助他們以防禦我軍。之後分道揚鑣, 劉備已得到實際資助, 那孫權又不能得之而殺了。”孫權果然補給軍兵與劉備, 以抵禦曹操。
攻取荊州後, 中原之地大致平定, 曹軍勢力逐漸擴充。一次, 曹操撫著程昱之背說道:“當初兗州之敗, 若非聽從你的計謀, 我又怎可以來到這裡呢?”程昱答道:“所謂'知足不辱'(出自《道德經》第四十四章, 指一個人只要懂得知足, 就不會因為過份的貪婪而得到屈辱的收場), 如今是我急流湧退的時候了。”於是正式表示從此繳還兵權, 闔門不出。
善處人事
建安十六年(211年), 曹操征討韓遂、馬超時, 曹丕留守, 又使程昱參知軍事。等時田銀、蘇伯等於河間作反, 曹丕遣將軍賈信征討。叛軍中有千餘人請降, 朝中大臣皆認為應按照舊法, 盡誅降軍, 程昱卻說:“以前之所以要誅殺投降者, 是因為當時局勢動盪, 天下大亂, 攻打賊人時採取'圍而後降者不赦'的方針, 目的在於向其它亂黨顯示不儘早投降的後果, 讓所有敵人都感到懼怕, 未圍先降, 那以後用兵便不需要動輒圍城。如今天下形勢大致已經安定, 而且今次的戰事是發生在領土之內, 這些都是不成氣候的賊眾, 殺了他們也沒有可以示威示懼的地方, 失去了以往誅降的策略意義。因此我認為這些降兵不可誅殺;即使要誅殺他們, 也要先詢問曹公的意見。”可是當時的大臣都說:“軍事方面我們可以自行下決定, 毋須事事向曹公啟奏啊!”程昱聞言後,不再作出回應。直至朝議完結後, 曹丕離開議堂, 特地引見程昱, 向其詢問:“您似乎言猶未盡?”程昱方才表示:“所謂'可以自行下決定'的製度, 是指面對臨時之急, 需要儘速立定決策的時候, 才可以實行的。如今反賊已經被賈信制服, 此事不會突發太過急劇的異變。因此老臣才不希望將軍急於自作主張, 做出專制的事情。”曹丕這才明白程昱的苦心, 嘆道:“程君真是考慮得十分周到啊!”他即時將河間叛變一事向曹操交代, 曹操經居府長史國淵的進勸, 果然下令不誅降者。曹操還都知道來龍去脈後, 十分喜悅, 向程昱說:“程卿不單止明於軍事計略, 亦善於處理別人父子之間的事情。”
生未其位
程昱生性剛戾, 與人多有不和。有人誣告程昱謀反, 而曹操卻對其賜待益厚。
建安十八年(213年), 魏國建立時, 程昱為衛尉, 因與中尉邢貞爭威儀, 遭到罷免。
黃初元年(220年), 曹丕代漢稱帝, 程昱復為衛尉, 進封安鄉侯, 增邑三百戶, 並前共有八百戶。分封少子程延及孫程曉為列侯。朝廷正欲以程昱為三公, 程昱卻在此時去世, 曹丕亦為之流涕, 追贈車騎將軍, 諡曰肅侯, 壽八十。其子程武嗣任。程武死後, 其子程克嗣任。程克死後, 其子程良嗣任。
家庭:
程武, 承襲程昱爵位
程延, 封列侯
程克, 承襲程武爵位
程曉, 魏黃門侍郎, 後遷汝南太守
參考:
《三國志》
《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