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龐統, 字士元, 號鳳雛
|
生卒年:
|
179年-214年
|
籍貫:
|
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
|
所屬:
|
被本郡征為功曹, 赤壁戰前, 周瑜為南郡太守, 龐統為周瑜功曹, 後劉備佔據荊州, 龐統從屬劉備。
|
官位:
|
軍師中郎將, 死後追賜為關內侯, 諡曰靖侯。
|
生平:
|
龐統小時候為人樸實, 但是表面看上去並不聰明。時潁川司馬徽為人清雅而擅長識人, 龐統二十歲時前去拜見。司馬徽坐於桑樹上采桑, 而龐統坐於樹下, 倆人相互交談一直從白天說到黑夜, 司馬徽對龐統大為驚異, 說是南州士子沒有人可以與龐統相比。有了司馬徽這句話, 龐統漸漸為人所知。時襄陽龐德公稱龐統為“鳳雛”, 諸葛亮為臥龍, 司馬德操為水鏡。徐庶曾對劉備說, 臥龍鳳雛, 得一而可安天下!龐統曾與東吳陸績、顧劭等品評人物好壞, 自稱有輔佐帝王的才能。龐統後來被本郡徵為功曹, 喜歡評價人物, 培養別人的名聲, 所以被他評價的人, 都往往超過該人實際的才能。人們對此感到非常奇怪, 於是去問龐統, 龐統說:“方今天下大亂, 正義之道逐漸衰退, 善人少而惡人多, 我想興起這樣的風俗以達到助長正道的目的, 所以要宣揚好的榜樣, 改善世風, 如果不這樣做, 善人會越來越少。十個人當中如果可以改善五個人, 就可以將此事完成一半, 進而達到教育世人的目的, 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勵自己, 這樣難道不行嗎?”
東吳送喪
建安十四年(209年), 孫劉聯盟於赤壁之戰打敗曹操南下的幾十萬大軍, 而後周瑜又擊退駐守在南郡的曹仁, 曹操為了製造孫劉聯軍之間的矛盾, 假天子之名任命周瑜為南郡太守, 次年周瑜準備進攻西川, 卻突然暴病, 死於巴丘。龐統時為周瑜功曹, 送喪至東吳, 東吳人大多聽說過龐統的名號, 等到龐統準備回去的時候, 一起送龐統到昌門, 其中包括陸績、顧劭、全琮等人,龐統知道他們的來意, 於是告訴他們說:“陸績可以說是一匹駑馬, 有逸足之力, 顧劭可以說是一隻駑牛能負重遠行。”對全琮說:“你好施慕名, 好像汝南樊子昭, 雖然智力不足, 但也是一時佳人。”陸績、顧劭對龐統說:“如果天下太平了, 希望和你一起品評四海之內的名士。”於是東吳陸績、顧劭、全琮等人於龐統深交而還。事後, 有人曾問龐統:“照您看,
陸績比顧劭好嗎?”龐統說:“駑馬雖然精良, 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罷了。駑牛一天走三十裏, 所負載的哪裡只是一個人的重量呢?”據說, 顧劭去見龐統, 住在龐統那裏, 兩人談論起來。顧劭問:“您有善於知人之名, 你說說, 我和您相比, 誰好一些?”龐統說:“講到陶冶世俗, 綜合分析人物, 我比不上您, 但是, 如果論給帝王出謀劃策, 我可就比您強一點了。”顧劭認為龐統的話有道理, 和他親近起來。
投奔劉備
劉備佔據荊州, 領荊州牧, 龐統以從事的身份試守耒陽縣令。在任期間不理縣務, 被免官。東吳魯肅寫信給劉備, 告訴劉備龐統不是百里之才。諸葛亮也對劉備說起過龐統。於是, 劉備召見龐統, 經過一番交流過後, 劉備對龐統大為器重, 任命他為治中從事, 親密程度亞於諸葛亮, 後龐統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有一次, 劉備與龐統閒談, 問他:“你曾經擔任周瑜的功曹。聽說那次我到吳國, 周瑜曾上秘信給孫權, 讓孫權扣留我, 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在誰的手下, 當然就該忠於誰, 你不必隱瞞。”龐統回答:“確有此事。”劉備慨然歎息:“當時我正在危急之中, 有求於孫權, 所以不能不去見他。去了, 竟差一點落到周瑜手中!”劉備還說:“天下智謀之士, 所見略同。孔明那時也勸我不要去, 而且一再堅持, 想來也是怕孫權扣留我。我當時卻認為孫權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 應該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 所以才堅持去見他, 一點也沒有疑慮。現在想來, 這確實是一步險棋, 並非萬全之計。”
獻計徵蜀
建安十六年(211年), 法正奉益州牧劉璋之命到荊州, 迎接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法正私下向劉備獻秘計, 請劉備借機謀取益州。劉備猶豫再三, 不能決斷。龐統進言, 他說:“荊州荒蕪殘敗, 人物流失殆盡。而且東有孫權, 北有曹操, 難以有大的發展。益州戶口百萬, 土地肥沃, 物產豐饒, 如果真能奪取此地, 以為根基, 可成就大業。”劉備仍然擔心:“如今與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 曹操峻急, 我便寬厚, 曹操暴虐, 我便仁慈, 曹操狡詐, 我便忠誠。凡事與他相反, 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為得益州, 失信於天下, 能行嗎?”龐統說:“如今正當亂離之際, 凡事不能墨守成規, 要隨機權變才好。況且吞併弱小, 攻擊暗昧, 逆取順守,報之以義, 正是古人所重視的。只要事定之後, 封還他一塊土地, 還有誰能說您有負信義呢?不趁現在攻取益州, 到時就會被別人佔了先機。”劉備認為龐統說得有理, 決定留諸葛亮、關羽等鎮守荊州, 而自己則帶領龐統, 率領數萬兵士進入益州。益州牧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 龐統勸劉備於宴席中挾持劉璋, 但劉備以自己初來蜀中恩信未立為由而拒絕。劉璋隆重地招待劉備及其部下,
增撥給劉備不少人馬糧草和軍用物資, 連戰略要隘白水關也交給他督理, 命他率兵去進擊張魯。劉璋交代完畢, 就回了成都, 劉備則率部到了葭萌關。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 劉備已經在葭萌關屯駐一年, 龐統就戰略問題, 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挑選精兵, 晝夜兼行直接偷襲成都, 可以一舉而定, 此為上計計也;楊懷、高沛是蜀中名將, 手下有精銳部隊, 而且據守關頭, 我們可以裝作要回荊州, 引他們輕騎來見, 可就此將其擒殺, 而後進兵成都, 此為中計;退還白帝, 連引荊州, 慢慢進圖益州, 此為下計。如果猶豫不前, 將會有大難, 不能在此地久留。”劉備認為中計有道理, 依計而行。斬楊懷高沛, 揮兵直指成都, 一路勢如破竹, 所經過的地方都順利攻克, 很快便打到了涪城。在涪城, 劉備大會將士, 置酒作樂, 志得意滿。他乘著酒興對龐統說:“今天這場宴會應該快了吧。”龐統卻說:“把討伐別國當作快樂, 不是仁者之兵。”時劉備已醉, 怒道:“武王伐紂, 前歌後舞, 難道不是仁義之師嗎?你話說的不好, 快點出去。”於是龐統起身退出。但是劉備馬上後悔, 請他回來。龐統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坐下, 不看劉備, 也不道歉, 只顧自己吃喝。劉備問道:“剛才我們的討論是誰的過失?”龐統說:“你我兩人共同的過失。”劉備大笑, 酒宴上又恢復了歡樂的氣氛。
戰死雒城
建安十九年(214年), 劉備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帶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陽。不久, 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龐統率眾攻城, 被飛箭射中, 死去。時年三十六歲。劉備極為痛惜, 一說到龐統就流淚。為表彰他的功勳, 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 後升任諫議大夫。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 定其諡號為靖侯。
|
家庭:
|
弟
龐林, 以荊州治中從事參鎮北將軍黃權征吳, 值軍敗, 隨權入魏, 魏封列侯, 至鉅鹿太守。
子
龐宏, 字巨師, 剛簡有臧否, 輕傲尚書令陳袛, 為袛所抑, 卒於涪陵太守。 |
參考:
|
《三國志》
《江表傳》
《張勃吳錄》
《襄陽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