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曹丕, 字子桓
|
生卒年:
|
187年冬—226年6月29日
|
籍貫:
|
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
所屬:
|
魏
|
官位:
|
曹操逝世, 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後曹丕受禪登基, 是為魏文帝
|
生平:
|
漢中平四年(187年)冬, 曹丕生於譙。曹丕聰穎的天資和後天良好的教育成長環境, 給予了他深厚的文學素養。年少成長的階段, 他廣學博覽“少誦詩、論、及長而備曆《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 靡不畢覽。”為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初平三年(192年), 曹操認為時下兵荒馬亂, 教曹丕學射箭。曹丕六歲時學會了射箭, 曹操又教曹丕騎馬, 曹丕八歲時學會。曹丕十歲開始就隨父親徵戰南北, 長時間的軍旅生活鍛煉了他強健的體魄, 而且還豐富了他的見聞, 為其詩篇創作積澱了大量的素材。隨著他年齡與閱歷的不斷成長, 艱苦生活環境帶來的精神衝擊, 逐漸形成了他特有的沉鬱性格氣質。
建安二年(197年), 曹丕隨曹操南征張繡, 張繡先降後反, 曹操長子曹昂和侄兒曹安民遇害, 年僅十歲的曹丕乘馬逃脫。建安九年(204年), 曹丕隨曹操攻破鄴城, 納袁熙之妻甄氏。
建安十五年(210年), 曹丕被司徒趙溫舉薦, 曹操認為趙溫舉薦他的兒子,
並不是因為他真實的才能,
因此使侍中守光祿勳郗慮持節奉策免去趙溫官職。
建安十六年(211年), 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 曹操帶著曹丕等人, 回到亳州老家上拜墳墓。事畢, 曹丕等乘馬遊觀, 經過東園, 循著渦河, 穿過高林, 駐馬書鞭, 寫下《臨渦賦》。建安二十一年(216年), 曹丕帶著其子曹叡和東鄉公主, 隨曹操東徵孫權。
奪嫡之爭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 曹昂死後, 曹操還曾打算傳位給環夫人所生的曹沖。曹沖字倉舒, 是個神童, 五六歲時智力已經“有若成人”。 “他不僅聰慧過人, 並且天性仁厚愛人, 常常為不慎犯了過失的設法解免, “賴以濟宥者, 前後數十”。為此, 他深得曹操的寵愛。可惜天不福曹氏, 這樣一個甯馨兒卻在十三歲時就得病夭折了。他死後, 曹操曾對曹丕說:“此我之不幸, 而汝曹之幸也。 ”曹丕後來也常對人說:“若使倉舒在, 我亦無天下。 ”然而, 多才多藝的曹丕之後又出了一個曹植, 其風流文采竟然更勝乃兄, 深受曹操寵愛。於是就發生了丕、植兄弟間的奪嫡之爭。曹操長期在立嗣上狐疑不決, 難免不影響下屬。時間一長,
下屬間漸漸形成了擁丕派和擁植派兩個集團。擁丕派有桓階、邢頤、吳質、賈詡等等, 擁植派有丁廙、丁儀、楊修、孔桂、楊俊等等, 各自結為黨羽, 設計謀, 造輿論, 爾虞我詐, 互相傾軋。擁植派中的楊修是個智謀過人的奇士, 又身為曹操的主簿, 消息特別靈通, 對曹植十分有利, 在他出謀畫策之下, 曹植在這場爭奪戰中漸佔優勢, “幾為太子者數矣”。但因其“任性而行, 不自雕勵, 飲酒不節。 ”而為曹操所不悅。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曹丕運用各種計謀, 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 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了弟弟曹植, 被立為魏王世子。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魏諷密謀攻打鄴城, 與之同謀的陳禕自首, 曹丕率眾平定, 誅殺魏諷。
登基為帝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 曹操逝世於洛陽, 曹丕從鄴城至洛陽繼承丞相位稱魏王, 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初登高位手掌大權的曹丕, 面對突而其來的權力交接,
心理上不免有些激動和志滿意得。面對從乃父手中接管下來的國家, 深感完成乃父復興國力和實現統一之遺志, 將是他人生今後任重而道遠的責任。曹丕從東漢末年, 綱紀紊亂的歷史中吸取教訓,
迅速將權力集中在手, 穩定政權局勢。他深知只有加強鞏固自己的集權, 才能鞏固自己的權利寶座的重要性。他一開始就從內部權利制衡中著手, 迅速做出反應。他籠絡和扶植自己的政治勢力, 重新分配在權利蛋糕上的佔有份額, 同時打擊排除異己勢力。二月, 任命華歆為相國, 王朗為御史大夫。已卯, 任命夏侯惇為大將軍。濊貊、扶餘單於、焉耆、於闐王皆各遣使奉獻。五月,
命蘇則督軍平定武威、酒泉和張掖的叛亂。七月, 孫權遣使奉獻, 同月, 命夏侯尚、徐晃與蜀將孟達裏應外合, 收復上庸三郡。武都氐王楊僕率種人內附, 居漢陽郡。甲午, 帶著軍隊駐紮在譙, 在邑東以酒食慰勞六軍和譙郡父老。
十一月癸卯, 下詔收斂、祭奠陣亡將士。乙卯, 漢獻帝禪讓, 曹丕三次上書辭讓。辛未, 曹丕登受禪台稱帝, 改元黃初, 改雒陽為洛陽, 大赦天下。黃初元年(公元220年)十一月癸酉, 以河內山陽邑萬戶奉漢獻帝為山陽公。
平胡征吳
曹丕對外一向主張征伐, 渴望早日實現統一山河的志向。他積極折沖疆場, 曾兩次興師伐吳。黃初二年(221年), 吳國孫權攻擊劉備, 關羽敗走麥城被殺, 遂收荊襄之地。孫權害怕劉備報復首尾難顧, 假意與魏曹丕修好“孫權遣使者奉章, 並遣於禁等還。”曹丕遣“使太常刑貞持節拜權為大將軍, 封吳王, 加九錫。”孫權假意稱臣。劉備憤孫權之襲關羽, 率諸軍伐吳, 孫權遣書請和, 劉備盛怒不許。是年, 攻破吳軍巫口和姊歸兩處。黃初三年(221年)正月, 孫權給曹丕上書言說出兵迎敵, 曹丕作《報吳王孫權書》鼓勵其殺敵。
黃初三年(222年)二月, 鄯善、龜茲、於闐王各遣使奉獻。是後西域複通, 置戊己校尉。三月, 封曹叡為平原王, 曹彰等11人皆為王。四月, 封曹植為鄄城王。閏月, 孫權破劉備於夷陵。當初曹丕聽說劉備率軍東下, 與孫權交戰, 樹柵連營七百餘裏, 對群臣說:“劉備不懂兵法, 哪有連營七百里抵抗敵人的!'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 這是用兵的忌諱, 孫權打敗劉備的上書快到了。”過了七天, 孫權擊破劉備的文書送到。八月, 蜀大將黃權率眾降。九月庚子, 立郭女王為皇后。隨後孫權因解除了蜀國的威脅, 孫權遣長子孫登入魏為質一事拖延再三, 魏吳兩國的聯合也逐漸出現貌合神離的狀況。同年十月, “孫權複叛。複郭州為荊州。帝自許昌南征, 諸軍兵並進, 權臨江拒守。”對於孫權的欺騙與背叛, 曹丕十分惱怒, 又下《伐吳詔》鼓勵將士們曰:“南征進軍, 以圍江陵, 多獲舟船。斬首執俘, 降者盈路。牛酒日至。” 表示堅決要南征孫權之意。
曹丕自許昌南征, 諸軍兵並進, 曹真、張郃、曹休等諸路大捷, 擊敗孫盛、大破呂範、火燒諸葛瑾, 幾乎攻下江陵, 孫權臨江拒守, 幾條戰線或潰或敗,僅朱然獲勝, 曹丕勝利在望, 卻不料遇到疫疾, 孫權乘機重新遣使納貢, 雙方言和, 曹丕退兵。十一月辛未, 命鎮西將軍曹真率諸將及州郡兵討破叛胡治元多、封賞等, 平定河西。過了十天, 破胡告檄傳到洛陽, 曹丕非常高興, 大笑說:“我在帷幕之內運籌帷幄, 諸將在萬里之外奮勇作戰, 其相應若合符節。前後戰克獲虜,沒有如此之多的。“
黃初四年(公元223年), 曹仁、曹彰、賈詡先後去世。黃初五年(公元224年)四月, 曹丕立太學, 制五經課試之法, 置春秋穀梁博士。
臨江觀兵
黃初六年(公元225年)二月, 派遣使者從許昌到沛郡詢問民間疾苦, 救濟貧困者。同年, 並州刺史梁習討伐鮮卑軻比能, 大破之。
十月, 行幸廣陵故城, 臨江觀兵, 戎卒十餘萬, 旌旗數百里。當年大寒, 水道結冰, 舟不得入江, 乃引還。期間, 經過雍丘, 到曹植處所, 與曹植見面, 增其戶五百。十二月, 曹丕一行從譙經過梁, 派遣使者用太牢祭祀已故的漢朝太尉橋玄。
因病早逝
黃初七年(公元226年)正月壬子, 曹丕回到洛陽的宮殿。五月丙辰(
|
家庭:
|
父母
父親:曹操, 字孟德, 官至丞相、魏王、冀州牧, 曹丕登基後追封為武皇帝。
母親:卞氏, 曹操之妻, 曹丕登基後尊為太后, 諡號武宣卞皇后。
妻子
嫡妻:任氏, 出身鄉黨名族, 曹丕原配, 性格狷急不婉順, 多與曹丕不和, 建安中被廢黜。
皇后郭女王, 南郡太守郭永女, 29歲嫁與曹丕, 曹丕即位立為魏王夫人, 魏受禪冊封貴嬪, 222年晉升皇后。死後與曹丕合葬, 諡號“德皇后”。
文昭皇后:甄氏, 上蔡縣令甄逸女, 初為袁熙婦, 後被曹丕所納, 生曹叡、東鄉公主。黃初二年被賜死。其子曹叡繼位追諡文昭皇后。
妃嬪
獻帝二女, 漢獻帝劉協兩女, 黃初元年入宮為妃。
李貴人, 生子曹協。
陰貴人, 東漢大族南陽陰氏女。
柴貴人
潘淑媛, 生子曹蕤。
朱淑媛, 生子曹鑒。
仇昭儀, 生子曹霖。
徐姬, 生子曹禮。
蘇姬, 生子曹邕。
張姬, 生子曹貢。
宋姬, 生子曹儼。
兒子
曹叡, 魏明帝(206年—239年)(母:甄氏)
曹喈, 字仲雍, 文帝次子, 出生兩月夭折。(母不詳)
曹協, 贊哀王(早逝)(母:李貴人), 子曹尋。
曹蕤, 北海悼王(?—?)(母:潘淑媛)
曹鑒, 東武陽懷王(?―224年)(母:朱淑媛)
曹霖, 東海定王(?—249年)(母:仇昭儀), 子曹啟、曹髦。
曹禮, 元城哀王(208-229年)(母:徐姬)
曹邕, 邯鄲懷王(?-229年)(母:蘇姬)
曹貢, 清河悼王(?―223年)(母:張姬)
曹儼, 廣平哀王(?―223年)(母:宋姬)
女兒
東鄉公主(?—?)(母:甄氏)
|
參考:
|
《三國志》
《魏書》
《魏略》
《典論》
《資治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