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
鄭寶活躍於東漢末年。驍勇果敢, 才幹武力皆出眾。漢末大亂, 揚州士人大多輕俠狡桀, 鄭寶、張多、許乾等人各擁部屬, 鄭寶實力最強大, 佔據巢湖, 擁眾一萬餘人, 所處之地豐饒, 廬江一代的士人百姓大多投奔他, 為一方所忌憚。
強逼劉曄, 因計被害
據歷史記載, 鄭寶想要驅略百姓越赴江表, 因為劉曄是世家大族的名士, 所以想要強逼劉曄響應倡導自己的計謀。劉曄時年二十馀, 劉曄知道後很害怕, 但都沒有被鄭寶找到。此時曹操派使者到揚州, 劉曄去見使者, 論及當前時勢, 並請使者在他那裡停留數日。鄭寶於是帶數百人帶著牛和酒迎接使者, 並等待劉曄。劉曄則在中門外設酒菜飯席給鄭寶部眾, 自己則與鄭寶在內宴飲, 並暗中要人借敬酒的機會殺掉鄭寶。但鄭寶原來不好酒, 並且很留意他們, 令那人不敢下手。劉曄於是親手用佩刀斬殺鄭寶, 並斬他的頭下來, 向他的部眾恐嚇:“曹公有令, 敢有動者, 與寶同罪。”部眾見此都很震驚和害怕,跑回營舍。當時營中尚有精兵數千, 劉曄為防他們作亂, 即騎鄭寶的馬匹到鄭寶的營門前, 向一些首領陳說禍福利弊, 最終眾人叩頭迎納劉曄。劉曄入營後安撫群眾, 令眾人歸服, 更推舉劉曄為新首領。但劉曄見漢室衰微, 自己亦是皇室宗族, 不想擁兵, 與是將那些部曲都委託給廬江太守劉勛。
魯肅猶疑, 劉曄相勸
歷史上對於鄭寶沒有太多記載, 另一記載說魯肅本不看好孫權, 而聽從好友劉曄的勸說想投奔鄭寶, 後經周瑜勸導, 才進入吳國。當時, 周瑜東渡長江, 投奔孫策, 魯肅與他同行, 把家留在了曲阿。見到孫策後, 孫策很賞識魯肅。而劉子揚是魯肅的好友, 寫信給他, 信中說:“方今天下豪傑並起, 吾子姿才, 尤宜今日。急還迎老母, 無事滯於東城。近鄭寶者, 今在巢湖, 擁眾萬餘, 處地肥饒, 廬江間人多依就之, 況吾徒乎?觀其形勢, 又可博集, 時不可失, 足下速之”(《三國志·吳書·魯肅傳》)。魯肅同意了劉曄的意見, 安葬完祖母, 返回曲阿, 當即整頓行裝, 欲投奔鄭寶。正巧周瑜已經把魯肅的母親接到了吳郡, 魯肅去見他, 把劉子揚的建議和自己的打算都對他說了。時孫策已經去世, 孫權仍住在吳郡。周瑜勸魯肅留下來, 他說:“昔馬援答光武云'當今之世, 非但君擇臣, 臣亦擇君'。今主人親賢貴士, 納奇錄異, 且吾聞先哲秘論, 承運代劉氏者, 必興於東南, 推步事勢, 當其歷數, 終構帝基, 以協天符, 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吾方達此, 足下不須以子揚之言介意也”(《三國志·吳書·魯肅傳》)。魯肅從其言。周瑜馬上向孫權推薦魯肅, 說他有才幹, 可為輔佐之臣。
劉曄(子揚)勸魯肅投奔巢湖鄭寶一事, 司馬光《資治通鑑》不載, 其《通鑑考異》曰:『按劉曄殺鄭寶, 以其眾與劉勛,勳為孫策所滅, 寶安得及權時也? 』梁章鉅曰:『子揚即劉曄之字。據曄傳, 曄為鄭寶驅逼, 欲赴江表, 曄謀殺之, 是曄本非鄭寶黨羽, 豈有勸魯肅從寶之事, 宜為溫公所不取也。 』(見盧弼《三國志集解》)按, 溫公, 即司馬光也。故, 本傳不載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