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蹋頓
|
生卒年:
|
?—207年
|
籍貫:
|
籍貫不詳
|
所屬:
|
烏桓, 烏桓大人丘力居的從子
|
官位:
|
東漢末年遼西烏桓(亦稱烏丸)的首領
|
生平:
|
漢獻帝初平年間, 丘力居單于去世, 兒子樓班年幼, 從子蹋頓有武勇智略, 因此由他代立為單于。並總領右北平、漁陽、上谷三郡的烏丸部落, 各部眾皆聽從他的號令, 深受部族的擁戴信服。
建安初年, 冀州牧袁紹與前將軍公孫瓚相持不下, 蹋頓派使者來見袁紹, 請求和親, 接著派軍隊幫助袁紹攻打公孫瓚, 打敗了公孫瓚。袁紹假託朝廷名義, 賜給蹋頓、難樓、蘇僕延、烏延等人單于稱號及印綬, 還與烏桓聯姻, 袁紹將宗人的女兒嫁給烏桓首領為妻, 鞏固了聯盟。當時, 樓班已經長大成人, 難樓、蘇僕延率領部眾擁戴樓班為單于, 蹋頓為王, 然而蹋頓仍然負責出謀劃策。
虎踞遼西
袁紹在官渡之戰中敗於曹操後不久死去, 蹋頓繼續支持袁氏。後袁紹長子袁譚和少子袁尚為爭奪繼承權而互鬥, 曹操從中取利。不久袁譚在與曹操作戰時被殺, 袁尚投奔幽州的二哥袁熙。袁氏兄弟在幽州又遭變兵攻打, 北逃烏桓求援, 希望藉助烏桓的實力, 复圖中原”。此時烏桓在蹋頓領導下聯合, 蹋頓的強大勢力使人傳言他要仿效匈奴冒頓單于和鮮卑檀石槐在北方游牧部落中建立霸權。袁氏兄弟及大量追隨者到來後, 蹋頓得以指揮烏桓和漢族人口多達30餘萬, 史稱蹋頓“以雄百蠻”。蹋頓以為袁尚收回故地為由, 數次襲擊邊境, 劫走幽州百姓十萬戶。建安十年(205年), 蹋頓率三郡烏桓出兵獷平, 攻打攻鮮于輔。為此, 曹操決心遠征蹋頓, 為統一北方除掉後患。
戰敗身死
建安十二年(207年)五月, 曹操率領大軍抵達無終(今天津市薊縣), 兵臨塞口, 準備出濱海道, 過碣石, 進攻柳城。當時正趕上夏季, 大雨不止, 沿海一帶泥濘難行, 而且烏桓人還在交通要道派兵把守, 曹軍受阻無法前進。曹操十分憂慮, 向田疇詢問對策。田疇說:“這條道路每逢夏秋兩季常常積水, 淺不能通車馬, 深不能載舟船, 是長期不能解決的難題。原來右北平郡府設在平岡, 道路通過盧龍塞,到達柳城。自從光武帝建武以來, 道路陷壞, 無人行走, 已將近二百年, 但仍留有道路的殘跡可循。現在烏桓人以為無終是我們大軍的必經之路, 大軍不能前進, 只好撤退, 因此他們放鬆以了戒備。如果我們默默地回軍, 卻從盧龍塞口越過白檀險阻, 進到他們沒有設防的區域, 路近而行動方便, 攻其不備, 可以不戰而捉住蹋頓。”曹操說:“很好!”於是率軍從無終撤退, 在水邊的路旁留下一塊大木牌, 上面寫著:“現在夏季暑熱, 道路不通, 且等到秋冬, 再出兵討伐。”烏桓人的偵察騎兵看到後, 當真以為曹軍已經離去。曹操命令田疇率領他的部眾作嚮導, 上徐無山, 鑿山填谷, 行進五百餘里, 經過白檀、平岡, 又穿過鮮卑部落的王庭, 向東直指柳城。距離二百餘里時, 烏桓人才知道。袁尚、袁熙與蹋頓以及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率領數万名騎兵迎擊曹軍。八月, 曹操登上白狼山, 突然與烏桓軍相遇, 而烏桓軍軍力強盛。曹軍車輛輜重都在後邊, 身披鎧甲的將士很少, 曹操左右的人都感到畏懼。曹操登高, 見烏桓軍雖多, 但陣勢不整, 命令大將張遼為先鋒, 乘烏桓軍陣形變動之機, 發動猛攻。烏桓遭到突然衝擊, 陣勢大亂, 蹋頓臨陣張遼被斬殺, 一說為曹純部虎豹騎俘穫後斬首, 烏桓兵死者遍野。曹操揮軍追擊, 收降胡、漢人口二十餘萬, 大獲全勝。
|
家庭:
|
|
參考:
|
《三國志》
《後漢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