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諸葛瑾, 字子瑜
|
生卒年:
|
174年-241年
|
籍貫:
|
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
|
所屬:
|
吳, 諸葛亮之兄。
|
官位:
|
孫權稱帝后, 諸葛瑾官至大將軍, 領豫州牧。
|
生平:
|
諸葛瑾少時曾遊覽洛陽, 又博覽《詩經》, 《尚書》, 《左氏春秋》。生母去世得早, 諸葛瑾在守孝期間一切合乎禮節, 侍奉繼母也恭敬謹慎, 甚得人望。
建安五年(200年), 諸葛瑾因中原戰亂而避亂江東。孫權的姊婿曲阿弘諮遇見諸葛瑾, 對其才華感到驚奇, 向孫權推薦, 與魯肅等一起為賓待。
諸葛瑾與步騭、嚴畯關係親密。建安六年(201年)三人一起遊歷吳中各地, 逐漸聲名顯赫, 齊名被稱為當世的英傑俊才, 諸葛瑾其後又擔任過海鹽縣長。後為孫權長史, 轉中司馬。
功勳卓著
建安二十年(215年), 孫權遣諸葛瑾使蜀通好劉備, 與其弟諸葛亮在公館見面,
未談私事。最後雙方以分界結束。諸葛瑾同孫權無論談話、勸諫, 從不急迫直言, 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傾向, 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圖, 點到為止。如有與孫權心意不合時, 他便放棄正在進行的內容而轉向其他的話題, 漸漸地再藉其他事情從頭開始, 以對同類事情的看法求得孫權的讚同, 於是孫權的思想也往往得到開通。吳郡太守朱治, 是舉薦孫權為孝廉的將領, 孫權曾對他有怨望的地方, 只因平時對他很敬重, 難於親自啟齒責備他, 故而心內忿怨無法排解。諸葛瑾揣摩到其中的緣故, 又不敢公開明白地說出口。於是自求用孫權的意思來自問, 這樣他就在孫權面前寫信, 廣泛地闡明事物的常理, 借題用自己的思想迂迴地推測分析孫權的內心活動。寫完後, 他將信呈交孫權, 孫權看後很高興, 笑著說:“我的疙瘩讓你給解開了。顏淵之德, 是要人更為親愛, 難道就是這個意思吧!”孫權又責備過校尉殷模, 所定罪名令人難料。很多大臣為殷模求情, 孫權更加憤怒, 與求情人們反复論爭, 只有諸葛瑾默不作聲。孫權說:“子瑜怎麼不說話?”諸葛瑾離開座席說:“臣下與殷模等因遭受故土淪陷, 生靈滅絕。離棄祖墳, 攜老帶幼, 披荊斬棘, 前來歸順聖明的教化, 在流亡賤人中, 蒙主公生身養命之福, 不能自我互相督責砥礪, 以報答萬分之一的恩德, 致使殷模辜負聖上的恩惠, 自我陷入罪惡之中。為臣認罪尚來不及, 確實不敢說什麼。”孫權聽後很為傷感, 於是說:“我特為您而赦免他。”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跟從呂蒙討關羽, 封宣城侯, 以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 駐守公安。
直方敢諫
黃初二年(221年), 劉備東伐吳, 孫權求和, 諸葛瑾給劉備寫信道:“陛下老遠來至白帝, 恐怕是因為吳王侵取荊州, 危害關羽, 怨念頗深。不應該講和, 您這是小人物之心, 不肯著眼於大處。我試著為陛下論其輕重和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損忿, 可以馬上決定下來, 不用再諮詢各位將領。陛下和關羽之親密和諸漢先帝如何相比?荊州大小與海內各州又如何相比?這些仇恨, 誰當先後?如果仔細思考,
不是很簡單的事嗎。”
黃初三年(222年), 孫權受封吳王, 封諸葛瑾左將軍、督公安,
假節, 封宛陵侯。同年曹真、夏侯尚等圍朱然於江陵, 諸葛瑾派兵救援, 渡江時被夏侯尚火燒船隻, 水陸同時進攻所擊退。潘璋未知前來救援, 而魏兵日渡不絕, 並說:“魏勢始盛, 江水又淺, 未可與戰。”便將所領, 到魏上流五十里, 伐葦數百萬束, 縛作大筏, 欲順流放火, 燒敗浮橋。作筏適畢, 伺水長當下, 夏侯尚、曹真等退走;雖無大功, 也用保全師順利入境為功。虞翻因為狂放直率而被流放, 只有諸葛瑾多次替他說情。虞翻在給親友的信中說:“諸葛瑾敦仁厚義, 效法上天救活生靈, 近來承蒙他仗義執言, 為我保全名分, 無奈我積怨過多犯罪過深, 深為陛下所忌恨,雖有祁奚之類的人相救, 而我卻無羊舌氏那樣的德行, 解救是沒有什麼希望了。”諸葛瑾儀表堂堂又溫文大方, 當時的人們都佩服他的高雅氣質。孫權也對他甚為看重, 每有大事就要徵詢他的意見。
數攻襄陽
黃武五年(226年), 孫權得知曹丕去世後, 於八月出兵攻魏。命吳左將軍諸葛瑾部兵分兩路進攻襄陽, 親自率軍進攻江夏郡(治安陸, 今湖北雲夢西南)。孫權一路為魏軍所敗, 遂撤兵而走。而諸葛瑾則被司馬懿擊敗, 並斬殺吳將張霸, 斬首千餘級。十二月, 升任驃騎將軍。
黃龍元年(229年), 孫權稱帝, 封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
領豫州牧。
嘉禾五年(236年), 大帝北征, 派右都督陸遜與中司馬諸葛瑾攻襄陽。陸遜派親戚韓扁怀揣奏疏上報朝廷, 返回途中, 在途中遇到魏軍, 魏軍抓獲了韓扁。諸葛瑾聽後, 十分恐慌, 寫信給陸遜說:“大駕已還, 敵人得到韓扁, 將我們的虛實全部打聽清楚了。而且河水快乾了, 最好是趕快離去。”陸遜接報後並未作答复, 卻催促人種葑豆(一種蔬菜), 與眾將領下棋射箭遊戲, 一如平常。諸葛瑾知道後說:“陸伯言足智多謀, 他這樣做一定自有考慮。” 於是親自來見陸遜。陸遜說:“魏軍知道大駕已還, 再不用為此籌謀, 便專心對付我們。如今魏軍已經守衛了要害之處, 兵將已經出動, 我們自己應當首先鎮定自如以穩住部隊, 然後再巧施計謀, 退出此地。如果今天就向魏軍錶明我們要走, 魏軍會以為我們害怕了, 必然會來威逼我們, 那就是必敗之勢了。” 於是二人秘密定計, 令諸葛瑾坐鎮舟船, 陸遜率領全部兵馬向襄陽進發。魏軍素來忌憚陸遜, 見陸遜要攻襄陽, 立即退回城中。諸葛瑾便引船而出, 陸遜慢慢整頓好隊伍, 大張旗鼓地走上船。魏軍不知究竟, 反而不敢追擊, 於是陸遜全軍安然退出。
朝政風波
嘉禾七年(238年), 弄政大臣呂壹遭處死。先前, 諸葛瑾、呂岱、朱然、步騭以自己為武官, 未有乾涉呂壹一事, 呂壹死後, 孫權派遣中書郎袁禮斥責四人, 指自己與四人恩猶骨肉,榮福喜戚, 相與共之, 自己政治上出錯, 理應上奏勸告, 不應置身事外。
赤烏四年(241年) 四月, 孫權分兵四路攻魏:衛將軍全琮率軍數万出淮南決芍陂(今安徽壽縣南)之水, 威北將軍諸葛恪攻六安(今安徽六安東北), 前將軍朱然攻樊城(今湖北襄陽), 大將軍諸葛瑾攻祖中(今湖北南漳蠻河流域)。五月, 全琮入侵芍陂, 朱然、孫倫圍攻樊城, 諸葛瑾、步騭侵掠柤中, 司馬懿自請出兵往討。
同年, 諸葛瑾去世, 享年68歲, 死前囑咐買棺服, 辦喪事要簡約。
|
家庭:
|
父親 諸葛圭, 東漢末年為泰山郡丞, 於諸葛亮幼年已死。
叔父 諸葛玄, 本為豫章太守, 後投靠劉表, 照顧諸葛亮和諸葛均。
平輩 弟弟
諸葛亮, 蜀漢官員, 官職丞相。
平輩 弟弟
諸葛均, 蜀漢官員, 官至長水校尉。
妹妹 諸葛氏
嫁龐山民。
諸葛氏 嫁蒯氏。
堂弟 諸葛誕, 曹魏大臣、重要將領, 官至征東大將軍, 後因反抗司馬昭, 兵敗被殺。
子輩 長子
諸葛恪, 東吳權臣, 官至丞相, 後被誅。
次子
諸葛喬, 後成為諸葛亮養子, 蜀漢官員, 官至翊武將軍, 早逝。
三子
諸葛融, 在父兄中特別奢侈, 諸葛恪被誅後飲藥而死。
女兒 諸葛氏 嫁張承。
後代子嗣 孫子 諸葛綽, 諸葛恪長子, 東吳官員, 官至騎都尉, 後被諸葛恪鴆殺。
諸葛建, 諸葛恪次子, 東吳官員, 官至步兵校尉, 後被誅。
諸葛攀, 諸葛喬之子, 諸葛恪被殺後恢復諸葛瑾之後。
曾孫
諸葛顯, 蜀漢滅亡後與諸葛京一同定居河東郡, 成為諸葛瑾一脈唯一傳人。
|
參考:
|
《三國志》
《太平御覽•卷三百七十八•人事部十九•肥》
《建康實錄•卷三•吳中下•廢帝孫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