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劉虞, 字伯安。
|
生卒年:
|
?-193年10月
|
籍貫:
|
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
|
所屬:
|
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 漢室宗親, 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強之後。
|
官位:
|
曾任幽州刺史、甘陵國相、宗正等職, 188年出任幽州牧。累加至大司馬, 封襄賁侯。
|
生平:
|
劉虞的祖父劉嘉曾任光祿勳,
父親劉舒曾任丹陽太守, 劉虞通曉《五經》, 最初獲舉孝廉, 擔任曹吏, 因能履行職務而獲升為郡吏, 後因累積政績遷為幽州刺史, 劉虞任幽州刺史期間, 在鮮卑、烏桓、夫餘、濊貊等外族間有崇高威望, 隨時朝貢, 不敢侵擾, 百姓傳唱歌謠讚頌劉虞的功德。後因公事被免官。
中平元年(184年), 黃巾起義爆發, 黃巾軍攻破冀州諸郡。此後,
朝廷任命劉虞為甘陵國相,
前去安撫災荒後的百姓, 以儉樸為下屬榜樣, 不久升為宗正。
中平四年(187年), 前中山國相張純、前太山太守張舉與烏桓大人連盟, 發動叛亂, 進攻到薊下, 燒毀城郭, 虜略百姓, 殺護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 部隊達到十余萬, 屯住在肥如。張舉自稱“天子”, 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 傳書到各州郡, 說要代替漢朝。張純又使烏桓峭王等五萬人部隊, 進入青、冀二州, 攻破清河、平原, 殺害吏民。
中平五年(188年), 朝廷因為劉虞在北方的威信很高, 再次任命他為幽州牧。劉虞到達薊城, 精簡了部隊, 廣泛佈施恩惠, 派遣使者告峭王等人朝廷將寬大處理, 可以免除他們犯下的罪責, 又懸賞通緝張舉、張純二人。二人逃到塞外, 其餘的也都投降或逃跑了。至中平六年(189年)三月, 張純被手下王政殺死, 首級被送到劉虞處。漢靈帝劉宏派使者升劉虞為太尉, 封容丘侯。劉虞先是推讓, 並舉薦衛尉趙謨、益州牧劉焉、豫州牧黃琬、南陽太守羊續擔任此職, 但劉宏最終還是拜劉虞為太尉。當時官拜三公的人, 都要往西園繳納巨額禮錢, 劉宏因劉虞一貫有清廉的名聲, 加上平定張純叛亂有功, 便特意免去劉虞的禮錢。
幽州本為窮州, 需要青、冀兩州補貼官務開支, 但當時因戰亂交通斷絕, 無法調度金錢。劉虞在幽州追求寬政, 勸導百姓種田, 從開放上穀的市場與外族交易及開採漁陽的鹽鐵礦取得收入, 令百余萬青州、徐州人流亡至此, 安居樂業。劉虞雖為三公級的高官, 但天性愛好節約, 穿著破舊的衣服, 一頓飯都不吃一道以上的葷菜。遠近原本作風奢侈的豪族, 都被他感化而改變風氣。
永漢元年(189年), 董卓專權, 派使者授予劉虞大司馬, 進封襄賁侯。
初平元年(190年), 董卓拜劉虞為太傅, 召他入朝任職。但因道路阻塞, 任命竟不能夠到達。
公孫瓚奉命征討烏桓時, 受劉虞的節度。公孫瓚只注重自己的部隊強大, 放任部曲侵擾百姓, 而劉虞注重仁政, 很關愛百姓, 於是與公孫瓚之間逐漸出現了矛盾。
初平二年(191年), 冀州刺史韓馥、勃海太守袁紹以及山東諸將商議, 由於皇帝年幼且被董卓控制,
想立漢室宗親的劉虞為新皇帝, 劉虞堅決不肯;於是韓馥等人又請劉虞領尚書事, 以便按照制度對眾人封官,
劉虞再次拒絕。被劫至長安的漢獻帝想要東歸, 當時劉虞的兒子劉和在皇帝身邊作侍中, 於是皇帝派他偷偷地潛出武關, 去找劉虞讓他帶兵來救。劉和途徑南陽, 被別有用心的袁術扣留, 派遣別的使者去找劉虞, 說要一起派兵西進去接漢獻帝。劉虞於是派遣數千騎兵到袁術那, 而袁術竟自己留下不予派遣。
起先, 公孫瓚看出袁術耍詐, 堅決制止劉虞派兵, 而劉虞不聽從, 公孫瓚就偷偷派人勸袁術扣留劉和, 併吞並劉虞派去的部隊。劉虞得知後與公孫瓚間的仇怨就更深了。不久, 劉和找機會從袁術那逃跑北上, 結果又被袁紹扣留。當時, 公孫瓚已經多次被袁紹擊敗, 還不斷地進攻。劉虞嫌公孫瓚過於窮兵黷武, 怕他成功後就不好控制了, 於是不許他再次出兵, 並稍稍削弱了他的許可權。公孫瓚大怒, 屢次違反命令, 又開始侵犯百姓。劉虞準備賞賜給遊牧民族的物品, 多次被公孫瓚搶奪, 劉虞不能制止, 於是上報朝廷訴說公孫瓚掠奪百姓的罪行, 公孫瓚也上表告發劉虞辦事不利, 兩人相互指責, 朝廷也無力處理。公孫瓚別修城池以防備劉虞。劉虞幾次邀請公孫瓚, 他都稱病不來, 於是劉虞密謀征討他。
初平四年(193年), 劉虞自己糾合十萬人進攻公孫瓚。臨行前, 從事程緒勸阻, 被劉虞斬首。劉虞告訴士兵:“不要多傷人, 只殺公孫瓚一個就行了。”劉虞手下從事公孫紀, 因為同姓而被公孫瓚厚待, 趁夜跑到公孫瓚處告發劉虞的計畫。當時, 公孫瓚的部眾都散佈在外面, 公孫瓚自覺不敵, 本想逃走。結果劉虞的士兵不擅于作戰, 又愛惜百姓的房屋, 下令不許焚燒城池, 一時間竟攻不下來。公孫瓚於是召集精銳勇士數百人, 順風縱火, 趁勢突襲。劉虞遂大敗, 向北逃至居庸縣。公孫瓚追擊, 三日城陷, 抓住了劉虞, 仍讓他作傀儡管理州中事務。正趕上朝廷派使者段訓來增加劉虞的封邑, 讓他掌管北方六州的事務。公孫瓚借機拜為前將軍, 封易侯, 假節督幽、並、青、冀四州。公孫瓚還誣陷劉虞之前與袁紹合謀要當皇帝, 脅迫使者段訓將劉虞斬首, 並送首級到京都, 半路被劉虞的故吏尾敦劫走安葬。劉虞在北方很得人心, 他死後, 幽州及流亡至此的百姓都痛哭流涕。
|
家庭:
|
祖先
劉虞的先祖, 是曾為光武帝廢太子的東海恭王劉強, 這無疑提供了袁紹等人擁立他為帝的正當性。
劉嘉, 祖父, 光祿勳。
劉舒, 父親, 曾任丹陽太守。
劉和, 侍中。曾被袁術捉為人質, 後逃回袁紹處。劉虞被殺後與劉虞舊部閻柔等向公孫瓚復仇, 令公孫瓚元氣大傷。
|
參考:
|
《資治通鑒》
《後漢書》
《魏書》
《英雄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