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權


姓名:
黃權, 字公衡
生卒年:
?—2404
籍貫:
巴西閬中(今四川閬中)人
所屬:
初被州牧劉璋召為主薄。劉璋敗, 歸降劉備, 及後劉備伐吳敗還, 黃權不得歸蜀, 無奈之下率部降魏。
官位:
魏文帝時, 拜鎮南將軍, 封育陽侯, 加侍中, 使同車陪乘。後領益州刺史, 進駐河南。後遷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去世後諡號景侯

生平:
黃權年輕時為郡吏, 後來州牧劉璋徵召他為主簿。
建安十六年(211年), 劉璋的別駕張鬆建議, 應該迎接劉備, 使他討伐張魯。黃權勸諫說:“左將軍劉備有驍勇聲名, 現在請他來蜀, 想用部下之禮對待他, 則不能滿足他的心願;想以賓客之禮對待他, 則一國不能容下二位君王。如果客有泰山般的安穩, 則主人就會有累卵之危了。現在盡可守緊邊境, 等待時局的穩定。”劉璋不聽, 派法正去迎接劉備, 而將黃權外放為廣漢長。
建安十七年(212年), 劉備開始進攻益州, 派將領分別攻下郡縣, 各郡縣都望風歸順, 而黃權閉城堅守, 等到劉璋投降, 才去見劉備歸順。劉備封黃權為偏將軍。
建計漢中
建安二十年(215年), 曹操破張魯, 張魯逃入巴中, 黃權向劉備進言:“如果失去漢中, 則三巴之地就會受到威脅, 這就割去了蜀地的大腿與臂膀。”於是劉備以黃權為護軍, 率領諸將進入巴中。但張魯已經回到南鄭, 投降於曹操。之後劉備攻破杜濩、樸胡, 攻殺夏侯淵, 佔領了漢中。人們只知道攻取漢中主要依靠法正的謀略, 卻不知道這些計謀都是黃權首先替劉備想出來的。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劉備稱漢中王, 領益州牧, 以黃權為治中從事。
章武元年(221年), 劉備稱帝, 準備徵討東吳, 黃權勸諫說:“吳人驃悍善戰, 而我軍又水路出兵順流而下, 易進難退, 為臣乞請您讓我為先頭部隊去試探敵人虛實, 陛下應當在後面坐鎮。”劉備沒有聽從黃權的建議, 而任他為鎮北將軍, 督領江北軍隊防禦魏國出兵, 劉備自己在江南前線。
道絕歸魏
章武二年(222年), 東吳名將陸遜順長江流勢衝破蜀軍的包圍, 蜀國江南前線部隊大敗, 劉備撤退。由於返蜀道路被吳軍完全阻斷, 黃權軍隊無法返回蜀地, 故此他只好率領部下投降於魏國。有關部門依照法規, 上報要抓捕黃權的家人, 劉備說:“是我對不起黃權, 黃權沒有對不起我。”於是仍像以前那樣對待他的家人。
魏文帝曹丕問黃權:“你放棄叛逆前來歸順, 是想仿效陳平、韓信嗎?”黃權回答說:“我受過劉備的特殊恩寵, 不能降吳, 又無法歸還蜀漢, 於是前來投降。況且敗軍之將, 被免死就已經很幸運了, 哪裡還能效仿古人呢?”曹丕很賞識他, 任命他為鎮南將軍, 封育陽侯, 加侍中。從蜀國投降的人中有人說, 劉備已經誅殺了黃權的家人。黃權知道其言不真實, 於是對曹丕說:“我與劉備、諸葛亮推心置腹, 表明了我的本志。疑惑還未解, 請等待之後的答案。”沒有立即發喪, 後來得到確切消息, 果然和他判斷的一樣。
快士局量
黃初四年(223年), 劉備病逝, 魏國群臣都相互慶賀, 唯獨黃權無一絲笑意。曹丕察覺到黃權有器量, 想故意嚇嚇他, 於是派人召見他。黃權還在路上, 前來催促的使者一個接一個, 在道路上交錯賓士, 黃權的下屬官員、侍從都嚇得魂飛魄散, 而黃權卻舉止自若。
後來, 黃權領益州刺史, 遷進河南。司馬懿十分器重他, 問黃權:“蜀國像您這樣的人有多少?”黃權笑著回答:“沒想到被您如此看重。”司馬懿在給諸葛亮的書信中說:“黃權, 是個爽快人, 經常從坐位上起身, 讚歎著談論你, 這種談論總不離口。”
景初三年(239年), 黃權升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開府之名始於黃權。魏明帝曹叡有一次問黃權:“天下三分鼎立,到底哪一處是正統?”黃權回答說:“這要驗證於天文。往年有'熒惑守心'的跡象,結果文皇帝駕崩。而吳、蜀二主都平安無事,這就是它的驗證。”巧妙的將這個敏感的話題回答了。
正始元年(240年), 黃權去世, 諡號景侯, 兒子黃邕繼嗣。

家庭:
黃邕:黃權在魏的兒子, 繼承了黃權在魏國的爵位, 無後。
黃崇:黃權留在蜀中的兒子, 隨諸葛瞻戰死綿竹。

參考:
《三國志》
《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