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劉繇, 字正禮
|
生卒年:
|
156年-197年
|
籍貫:
|
東萊牟平(今山東牟平)人
|
所屬:
|
東漢末年群雄、漢室宗親,
齊悼惠王劉肥之後, 太尉劉寵之侄。
|
官位:
|
揚州牧、振武將軍
|
生平:
|
劉繇是漢朝皇室的遠親(齊悼惠王劉肥之孫牟平侯劉渫的後代), 十九歲時因為堂叔劉韙被盜匪所劫持為人質, 劉繇為搭救其堂叔, 召集十多人混進賊窩, 趁隙將盜匪頭目斬首成功救出堂叔後而出名。由於其表現深受鄉民愛戴, 因而推舉其為孝廉, 拜郎中。後來遷任下邑長, 因為拒絕權貴的請托而棄職逃離。又被州裏徵辟, 巡行至濟南, 濟南相是中常侍之子, 劉繇發現他貪贓枉法, 於是立即將其奏免。平原人陶丘洪想要讓刺史舉其為茂才, 刺史說:“去年已經舉薦了公山(劉繇兄劉岱), 怎麼現在又要舉薦正禮(劉繇表字)呢?”陶丘洪說道:“如果使君您舉薦公山在前, 提拔正禮於後, 這正是所謂的在長途中駕馭二龍, 使千里馬馳騁, 這難道不可以嗎!”
不久, 劉繇被司空府徵辟為掾屬, 除任侍御史, 劉繇都未到任, 繼而在淮浦躲避戰亂。
逆拒袁術
興平元年(194年), 朝廷命劉繇繼陳溫為揚州刺史。本來揚州刺史的駐地在江北的壽春, 但當時政局混亂, 淮南一帶已是袁術的勢力範圍, 孫策的舅舅吳景和堂兄孫賁將劉繇迎接到江南的曲阿(今江蘇省丹陽市), 劉繇才得以在揚州立足。
當時, 袁術陰謀叛亂篡位, 攻克周圍各郡縣, 特別是其部將孫策攻陷廬江, 更讓劉繇感到恐懼。劉繇派遣樊能、張英駐軍江邊防禦袁術, 考慮到吳景、孫賁是袁術所任用的人, 就迫逐他們至江北曆陽(今安徽和縣)。於是袁術自置揚州刺史, 並且與吳景、孫賁合攻張英、樊能, 雙方勝負難分, 處於膠著狀態, 一年多也未能攻下。朝廷加授劉繇為揚州牧、振武將軍, 擁兵數萬。
敗歸丹徒
建安元年(196年), 劉繇命張英、樊能與東渡而來的孫策軍對抗, 但是不敵孫策的大軍而敗。之後劉繇率領同鄉的太史慈與孫策對抗, 但也因中計而大敗, 太史慈被孫策俘虜轉投靠孫策。
大敗之後的劉繇接受許劭的建議逃到豫章(今江西省南昌縣一帶)投靠劉表, 當時豫章太守週術因病而死之後, 太守之位懸空, 以劉表的後援來說理應以諸葛玄(諸葛亮、諸葛瑾之叔父)成為太守, 但是漢室朝廷卻命朱皓(朱儁之子)為太守, 導致為爭奪豫章太守而有多次衝突, 劉繇後來出兵協助朱皓當上太守, 將諸葛玄趕回襄陽劉表身邊。但笮融誘殺朱皓, 於是劉繇又進攻笮融, 首戰被笮融擊破, 很快劉繇再次召集所屬各縣人馬, 大敗笮融。
建安二年(197年), 劉繇因病去世, 享年42歲。孫策後來將劉繇安葬, 並且照顧其遺孤。後世人認為這是因為劉繇是漢皇族的人, 為攏絡其勢力而故意這樣做, 但也有些人認為這是因為劉繇生前因為清廉而有威望所致。
|
家庭:
|
祖先:劉渫
祖父:劉本
伯父:劉寵
父親:劉輿
兄長:劉岱
子嗣:劉基、劉鑠、劉尚
|
參考:
|
《三國志》
《後漢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