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信


姓名:
鮑信, 字允誠(正史無記載其字, 僅見《三國演義》)
生卒年:
151年-192
籍貫:
泰山平陽(今山東新泰)人
所屬:
東漢
官位:
任騎都尉濟北相及破虜將軍, 討伐董卓的諸路人馬之一。


生平:
鮑信年少時有遠大的志向, 寬厚愛人, 沉著剛毅有謀略。
中平元年(184年), 鮑信受大將軍何進所征辟就任騎都尉, 受命回鄉招募兵卒, 鮑信招募了一千多士兵, 歸途中到達成皋時何進已經死於政變。鮑信趕回洛陽時董卓已經進京。鮑信知道董卓必然禍亂天下, 於是勸袁紹襲殺董卓, 對袁紹說:董卓如今手握重兵, 肯定心懷不軌, 我們如不趁機動手, 日後必然吃虧, 趁他剛到京都, 士卒疲憊, 我們對他發動襲擊, 一定可以擒拿董卓。但袁紹畏懼董卓而沒有行動。鮑信於是帶兵回鄉, 徵召了士兵兩萬人, 騎兵七百人, 運載糧草物資的車輛五千多輛。
討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 袁紹因廢帝問題與董卓決裂, 在渤海通告天下討伐董卓。曹操也於此年十二月在己吾起兵。鮑信於是以濟北相身份與其弟鮑韜起兵回應曹操。討伐軍推舉袁紹為盟主, 曹操擔任奮武將軍, 曹操與袁紹又上表推舉鮑信擔任破虜將軍, 鮑韜擔任裨將軍。當時袁紹勢力很大, 天下豪傑都推崇他, 只有鮑信對曹操說曹操日後必然能統領天下群雄以撥亂反正。董卓焚燒洛陽遷都長安, 袁紹等人不敢貿然進軍, 曹操於是和鮑信、鮑韜以及張邈部將衛茲等人進兵滎陽汴水, 被董卓部將徐榮迎擊, 雙方激戰一天, 曹操、鮑信負傷, 鮑韜、衛茲等人戰死。
初平二年(191年), 袁紹脅迫韓馥, 奪取冀州, 鮑信對曹操說:現在奸臣乘機出來顛覆皇室, 英雄豪傑憤然對抗, 而天下回應的原因, 是因為大義所在, 現在袁紹當盟主, 利用權利為己謀私, 看來將要發生變亂, 看來另一個董卓就要產生了。如果我們對抗他, 恐怕力不從心, 如果跟他同流合污, 那又怎麼說得過去?不如現在待在黃河以南, 靜觀其變。曹操深表贊同。此後曹操被袁紹表為東郡太守, 於是上表讓鮑信擔任濟北相。
迎接曹操
初平三年(192年), 青州黃巾軍攻打兗州, 兗州刺史劉岱打算派兵迎擊, 鮑信勸阻說:現在敵人眾多, 百姓恐懼不安, 士兵毫無鬥志, 顯然我軍不能馬上和敵人相抗, 據我觀察, 敵人家屬很多, 軍中糧草物資極為缺乏, 靠搶掠維持給養。如今對策, 與其貿然出擊, 不如讓部隊養精蓄銳, 先採取堅守, 敵人無法求戰, 強攻又徒增傷亡, 等其氣勢低落, 我們在派精銳出擊, 就能打敗他們了。劉岱不採納鮑信的意見, 結果兵敗被殺。曹操部將陳宮聽說劉岱戰死後, 向曹操提議自己前往勸說兗州別駕、治中擁立曹操為兗州牧。後陳宮到達州府協商後, 鮑信便與州吏萬潛等人到達東郡迎接曹操擔任兗州牧。
戰死沙場
曹操認為黃巾軍得勝後驕傲輕敵, 於是設奇兵在壽張迎擊黃巾軍, 曹操與鮑信先到達戰場, 而步兵未到。這時候敵人已經遇見曹操, 於是開戰。鮑信拼死救出曹操, 但鮑信自己被黃巾軍殺害, 時年四十一歲。後來大軍趕到, 勉強打敗黃巾軍。曹操懸賞尋找鮑信的遺體, 沒有找到。大家於是用木頭刻出鮑信的模樣, 曹操灑淚祭之。曹操再進兵破黃巾軍, 同年冬天迫降黃巾三十余萬, 平定山東。
建安十七年(212年), 曹操追記鮑信功績。上表封鮑信之子鮑邵為新都亭侯, 徵召鮑信之子鮑勳擔任丞相掾。

家庭:
八世祖:鮑宣, 漢朝司隸校尉。
父親:鮑丹, 東漢少府侍中
弟弟:鮑韜、鮑忠(僅見《三國演義》, 正史無記載)
子:鮑邵、鮑勳

參考:
《三國志》
《魏書》
《英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