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


姓名:
郭嘉, 字奉孝
生卒年:
176年-220
籍貫:
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所屬:
官位:
官至軍師祭酒, 封洧陽亭侯。諡曰貞侯。


生平:
郭嘉出生於潁川, 少年時已有遠見, 見漢末天下將會大亂, 於弱冠(二十歲)後便隱居, 秘密結交英傑, 不與世俗交往, 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21歲時, 郭嘉北行去見袁紹, 對袁紹的謀臣辛評、郭圖說:“明智的人能審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 所以凡有舉措都很周全, 從而可以立功揚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禮賢下士, 卻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 喜歡謀劃而沒有決斷, 想和他共同拯救國家危難, 建稱王稱霸的大業, 實在很難啊!”於是從此離開了袁紹。就這樣, 郭嘉一直賦閒了六年。
建安元年(196年), 曹操頗為器重的一位謀士戲志才去世。傷心之餘, 曹操寫信給荀彧, 讓他給推荐一位可以接替戲志才的謀士。於是, 荀彧就將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召見郭嘉, 共論天下大事, 討論完後, 曹操說:“能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 就是他了!”郭嘉離開營帳後, 也大喜過望地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從此, 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師祭酒, 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 忠心效力。
屢獻奇謀
當時, 各路諸侯割據一隅, 虎爭天下。在這種情況下, 郭嘉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態的準確判斷, 便常常成了曹操獲勝的關鍵。
建安二年(197年), 曹操討張繡新敗, 袁紹寫信羞辱。曹操正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 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 以證明“公有十勝, 紹有十敗。”郭嘉的分析很具說服力, 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 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同時, 郭嘉也正式確立了自己在曹操軍事智能團中的核心地位。
建安三年(198年), 劉備為呂布所破, 依附於曹操。謀士程昱向曹操建議殺死劉備, 以絕後患, 曹操便問郭嘉有何意見, 郭嘉認為:“的確。但曹公舉劍起義兵, 為百姓除暴, 推出誠信用以招攬英雄俊傑,恐怕仍未做到。現今劉備有英雄名聲, 他在窮途末路時投靠我們而我們將他殺害, 這是殺害賢士的惡名。那麼智者、將士都會自疑, 再次想選擇誰作主人, 那曹公要和誰平定天下?所以除掉一人之患, 而危害到四海的聲望, 安危的選擇, 不可以不明察!”曹操亦有感於此, 便不殺劉備。不過, 郭嘉亦認為劉備有萬人敵關羽、張飛跟隨, 而劉備得人心, 不會為人之下。所以向曹操上諫:“古人有說:'一日放縱敵人, 便成數世的禍患。'宜早些建立恰當的位置。”意思就是要軟禁劉備, 但曹操卻不接納軟禁劉備的計謀,為了使他心服於自己, 反而對劉備更親近。
同年九月, 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呂布。曹軍先破彭城, 再敗呂布, 最後圍困下邳。呂布堅守不出。戰役持續了大半年, 曹操見士兵疲憊, 準備放棄。這時, 郭嘉卻看出了勝機。他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 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 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 勸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計策而行, 一面攻城, 一面決堤水掩下邳, 果然於同年月攻克下邳, 擒殺呂布。
建安四年(199年), 劉備借趁袁術北投袁紹之機, 主動向曹操請求前去截擊。這時, 恰好郭嘉、程昱不在身邊, 曹操就同意了劉備的請求。待郭嘉與程昱回來, 得知此事後一起勸阻曹操:“放走劉備, 會生變數了!”但此時劉備已走, 而且奪取下邳, 舉兵對抗曹操, 曹操悔恨不聽郭嘉之言。
大放異彩
建安五年(200年), 曹操為了免於將來同袁紹作戰時前後受敵, 決定先消滅在徐州立足未穩的劉備。當時諸將皆怕袁紹乘機來攻許都, 到時候前進無法作戰、撤退失去了據點。曹操也感到疑慮, 於是詢問郭嘉的建議, 郭嘉分析道:“袁紹向來優柔寡斷, 不會迅速作出反應。劉備人心未歸, 立足未穩, 迅速進攻, 他必敗無疑。然後再回師對付袁紹, 這是改變腹背受敵的最好機會, 決不能失去。”於是, 曹操舉師東征, 大破劉備, 俘虜了劉備的妻子, 擒了關羽, 進而又擊破了和劉備聯合的東海賊寇。情況正如郭嘉所料, 袁紹果然還沒有作出反應, 劉備就已被擊敗。也就在曹操與袁紹相持官渡之時, 又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傳到曹營:江東豪傑孫策, 準備發兵偷襲曹操位於許都的根據地。與袁紹相持中已經處於劣勢的曹操, 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衛許都。而一旦許都失守, 曹操陣營將立刻分崩離析。這是曹營中人心最為動亂的時期, 不少人開始暗中向袁紹獻媚, 準備為自己留條後路。
當時, 曹軍中與袁紹私下有書信往來者很多, 官渡之戰後, 在袁營中就搜出了不少通敵竹簡。在此緊急關頭, 郭嘉預測說:“孫策剛剛吞併了江東, 所誅殺的都是些英雄豪傑, 他是能讓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孫策這個人輕率而不善於防備, 雖然他擁有百萬之眾, 卻和他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麼兩樣。如果有刺客伏擊, 那他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在我看來, 孫策必定要死於刺客之手。”孫策到了江邊,尚未渡江, 果然被仇敵許貢的門客所殺。這或許是巧合, 但確實為郭嘉的神機妙算添上了一筆。
建安七年(202年), 官渡之戰大敗而歸的袁紹病逝, 曹操進攻他的兩個兒子, 連戰連捷。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 可就在此時, 先前力主北進的郭嘉卻力排眾議, 獨進奇策, 建議退兵。他為曹操分析了袁氏兩兄弟之間的矛盾, 說:“袁譚、袁尚素來互不相服, 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 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劉表, 靜待其變, 變成而後擊之, 一舉可定也。”
郭嘉建議曹操裝作向南攻擊劉表之勢, “以待其變”。果然, 曹軍剛回到許昌, 袁軍生變的消息就已傳來。曹操乘機回軍北上, 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 二袁一死一逃。因為郭嘉的妙計, 這一仗贏得既輕鬆又順利。
建安九年(204年), 郭嘉被封為洧陽亭侯。
建安十年(205年), 郭嘉建議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並四州名士, 收附民心, 徹底鞏固控制抵禦。曹操採納了他的意見, 甚至重用了曾經詆毀過自己的陳琳, 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
英年早逝
建安十二年(207年), 袁尚、袁熙逃入烏桓, 即今遼寧錦州一帶。曹軍諸將都說“袁尚已如喪家之犬, 關外胡人不會支援他們的。如果再做遠征, 劉備必然會挑撥劉表襲擊許昌, 萬一有什麼變數怎麼辦?”此時的劉備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 在荊州劉表的身邊又積聚了相當的實力。以曹操對劉備的了解, 他有理由擔心自己孤軍遠征之際, 劉備會在背後發難。這時, 郭嘉又提出不同於他人的見解:“明公你儘管放心地去遠征, 留下一個空空蕩蕩的許都也無妨, 我料定劉備無法給你添麻煩。不是劉備不想添, 而是有人會代替您來阻止他, 此人就是劉表。”在眾人一片嘩然聲中, 郭嘉詳細地分析了平烏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胡人自恃偏遠, 現在必然沒有防備, 突然發動攻擊, 一定能夠將他們消滅。袁紹對胡人有恩, 如果袁尚還活著, 他們一定幫忙, 遲早是隱患。現在袁家的影響還很大, 這個時候南征, 如果胡人有行動, 我們的後方就不安穩了。但劉表是個只知坐談的政客, 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駕馭劉備, 所以必然會對劉備有所防備。現在雖然是虛國遠征, 但一勞永逸, 就再也沒有後患了。”郭嘉的觀點一針見血, 曹操聽罷茅塞頓開, 立刻進兵柳城。曹操軍到易城, 郭嘉覺得推進的速度還是太慢, 又進言道:“兵貴神速。現在潛力遠征, 輜重太多, 行進緩慢, 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不如留下輜重, 輕兵速進, 攻其不備。”後來, 這一戰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經典戰例。曹操在設置了一些撤軍假象之後, 暗中率領一支輕裝精兵, 在嚮導田疇的帶領下突然出現在烏桓的背後。烏桓首領蹋頓和袁尚、袁熙率軍倉促應戰, 這一役, 蹋頓被斬, 曹軍俘虜了20餘萬人, 走投無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遼東的公孫康。這次行軍路況極端惡劣, 沿途有長達二百里的地段干旱無水。當糧食吃光以後, 曹軍將士又不得不先後殺了幾千匹戰馬充飢, 才艱難抵達目的地。同年秋天, 遼東太守公孫康帶著袁尚的首級前來投降。曹操根據郭嘉的計策終於徹底平定北方, 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在從柳城回來的途中, 因為水土不服, 氣候惡劣, 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 郭嘉患疾病去世。
家庭:
郭奕, 郭嘉之子, 繼嗣。任太子文學, 早卒。
郭深, 郭奕之子, 繼嗣。
郭敞, 有才識, 任散騎常侍。
曾孫
郭獵, 郭深之子, 繼嗣。
參考:
《三國志》
《魏书》
《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