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周瑜, 字公瑾
|
生卒年:
|
175年—210年
|
籍貫:
|
廬江舒縣(今安徽省舒城縣)人
|
所屬:
|
吳
|
官位:
|
孫權時, 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 周瑜為都督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 赤壁之戰大敗曹軍, 建安十四年(209年), 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
生平:
|
周瑜出身士族, 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 都官居漢太尉之職。其父周異, 曾任洛陽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 志向遠大。孫策和周瑜同歲, 交往甚密。
初平元年(190年), 孫堅兵討董卓時, 家人移居舒縣。周瑜讓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孫家居住, 且登堂拜見孫策的母親, 兩家交好。周瑜和孫策在此廣交江南名士, 很有聲譽。
丹陽借兵
初平二年(191年), 孫堅死後, 孫策繼承父志, 統率部卒。周瑜從父周尚為丹陽太守。正好孫策入曆陽(今安徽和縣西北),
將
要東渡, 於是寫信給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孫策, 給他以大力支持。孫策十分喜悅, 說:“我有了你, 事就成了。”
於是, 二人協同作戰, 先克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長江北岸)、當利(今安徽和縣東, 當利水入江處), 接著揮師渡江, 進攻秣陵(今南京江甯秣陵關) , 打敗了笮融、薛禮, 轉而攻佔湖孰(今南京江寧湖熟鎮)、江乘, 進入曲阿(今江蘇丹陽), 興平二年(195年), 逼走劉繇(參見孫策平江東之戰)。當時孫策部眾已發展到幾萬人。他對周瑜說:“我用這支隊伍攻取吳郡、會稽郡, 平定山越, 已經足夠了, 你回去鎮守丹陽。”於是, 周瑜率部回到丹陽。
不久, 袁術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陽太守, 周瑜隨周尚到了壽春(今安徽壽縣)。袁術發現周瑜有才, 便欲收羅周瑜為已將。周瑜看出袁術最終不會有什麼成就, 所以只請求做居巢縣長, 欲借機回江東, 袁術同意了周瑜的請求。
官居要職
建安三年(198年), 周瑜經居巢回到吳郡(今江蘇蘇州)。孫策聞周瑜歸來, 親自出迎, 授周瑜建威中郎將, 調撥給他士兵兩千人, 戰騎五十匹。此外, 孫策還賜給周瑜鼓吹樂隊, 替周瑜修建住所, 賞賜之厚, 無人能與之相比。孫策還在發佈的命令中說:“周公瑾雄姿英發, 才能絕倫, 和我有總角之好, 骨肉之情。在丹陽時, 他率領兵眾, 調發船糧相助於我, 使我能成就大事, 論功酬德, 今天的賞賜還遠不能回報他在關鍵時刻給我的支持呢!”周瑜時年二十四歲,
吳郡人皆稱之為周郎。
因廬江一帶, 士民向來佩服周瑜的恩德信義, 於是孫策命他出守牛渚、後來又兼任春穀長。不久, 孫策要攻打荊州, 拜周瑜為中護軍, 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 隨軍徵討。周瑜、孫策攻破皖城, 得到橋公兩個女兒, 皆國色天姿。孫策自娶大喬, 周瑜娶小喬。孫策對周瑜說:“橋公之女, 雖經戰亂流離之苦, 但得我們二人作女婿, 也足可慶倖了。”接著進攻尋陽, 敗劉勳, 然後討江夏, 又回兵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廬陵(今江西吉安)。周瑜留下來鎮守巴丘。
安邦重臣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 孫策遇刺身亡, 時年26歲, 臨終把軍國大事託付孫權。時孫權只有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陵數郡, 其偏遠險要之處也尚未全附。天下英雄豪傑散在各個州郡, 並未和孫氏建立起君臣之間相互依賴的關係。關鍵時刻, 首先出面支持孫權的是張昭、周瑜、呂範、程普等人。周瑜從外地帶兵前來奔喪, 留在吳郡孫權身邊任中護軍。他握有重兵, 用君臣之禮對待孫權, 同長史張昭共同掌管軍政大事。
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後,
在西元202年(建安七年), 下書責令孫權, 讓孫權把兒子送到曹操這裏來做人質。孫權不願受制於人, 便召集群臣會商。大臣們眾說紛紜, 張昭、秦松等重臣, 猶豫再三, 不能決斷。
孫權本意雖不想送人質, 但由於沒有得到強有力的支援, 也有點舉棋不定。於是, 他只帶周瑜一人到母親面前議定此事。周瑜立場堅定, 堅決反對送人質, 他給孫權分析利害說:“當年楚君剛被封到荊山的邊上時, 地方不夠百里。他的後輩賢能, 擴張土地, 開拓疆域, 在郢都建立根基, 佔據荊揚之地, 直到南海。子孫代代相傳, 延續九百多年。現在將軍您繼承父兄的餘威舊業, 統禦六郡, 兵精糧足, 戰士們士氣旺盛。而且, 鑄山為銅, 煮海為鹽, 人心安定, 士風強勁, 可以說所向無敵, 為什麼要送質於人呢?人質一到曹操手下, 我們就不得不與曹操相呼應, 也就必然受制於曹氏。那時, 我們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 也不過就是一方侯印、十幾個僕人、幾輛車、幾匹馬罷了, 哪能跟我們自己創建功業, 稱孤道寡相提並論呢?為今之計, 最好是不送人質, 先靜觀曹操的動向和變化。如果曹操能遵守道義, 拯救天下, 那時我們再歸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驕縱, 圖謀生亂玩火必自焚,將軍您只要靜待天命即可, 為何要送質於人呢?”
周瑜這番話, 說到了孫權心裏。孫權的母親也認為該這樣做, 她對孫權說:“公瑾的話有道理, 他比你哥哥隻小1個月, 我一向把他當兒子對待, 你該把他當成兄長才是。”孫權便沒給曹操送人質。
對於孫氏, 周瑜說得上忠貞不二。 《江表傳》記載, 曹操想使周瑜為自己所用,
曾派善於辯說的蔣幹前去遊說周瑜, 周瑜既十分堅決的回絕了蔣幹。天下的士人, 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建安十一年(206年), 周瑜率孫瑜等討伐麻、保二屯, 斬其首領, 俘萬餘人。江夏太守黃祖遣部將鄧龍率數千人進攻柴桑, 周瑜率軍反擊, 俘虜了鄧龍。
火燒赤壁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 曹操率軍南侵, 佔領荊州, 曹操向孫權進逼。大軍壓境之際, 孫權本意與曹操一戰, 向下詢問計策。然而孫權的大臣們出現了主和、主戰兩派, 重臣謀士張昭和秦松更是支持投降曹操。於是魯肅勸孫權招回在鄱陽的周瑜。周瑜回到孫權身邊, 向孫權分析曹操與孫權兩軍的勝敗關鍵, 先是指出:曹軍遠途跋涉,
疲憊不堪;天氣寒冷, 馬沒有草吃;北方人慣習陸戰不擅水戰, 水土不服;馬超、韓遂尚在關西, 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一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 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 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 人心並不向曹。孫權感歎道:“這是老天把你賜給我了, 子佈、文表等人各懷私心, 只有隻有你和子敬二人的意見與我相同啊!”
孫權最終下定決心, 拔劍砍掉桌子一角, 說:“再有敢說投降的人, 就像這個桌子一樣!”
孫權命周瑜及程普等領三萬人抗曹, 途中在赤壁兩軍遇上, 曹操軍因有疾病, 又不習水性, 初戰便敗退, 曹操引軍至江北。周瑜便與劉備軍在南岸設營, 雙方對峙。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用火計將曹軍打敗, 周瑜認為可行, 命黃蓋詐降。曹操果然中計, 船艦全被燒毀, 曹操北還南郡。
命隕巴丘
周瑜又與程普進軍南郡, 和曹仁隔江相持。兩軍尚未交鋒, 周瑜先派甘寧前去佔據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馬包圍了甘甯, 甘甯向周瑜告急。周瑜採用了呂蒙的計謀, 留下淩統守衛後方, 親帶呂蒙去救甘寧, 解除了甘寧之圍。周瑜率兵屯駐北岸, 約定日期大戰曹仁。周瑜親自騎馬督戰, 被飛箭射中右脅, 傷勢嚴重, 退兵回營。曹仁聞周瑜臥病在床, 親自督帥士兵上陣攻擊吳兵。周瑜奮身而起, 巡視各營, 激勵將士殺敵, 曹仁只好退走。孫權任命周瑜為偏將軍, 兼仁南郡太守, 並把下雋、漢昌、州陵作為他的奉邑, 讓他屯兵於江陵。
赤壁之戰後, 周瑜向孫權獻計軟禁劉備, 直接管理劉備陣營的軍隊部屬, 但孫權不同意。
建安十五年(210年), 孫權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 但在周瑜趕回駐地江陵, 準備出征的路上時得了重病, 最終卒於巴丘, 時年三十六歲。孫權聽聞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資, 然而壽命短促, 我還能依賴什麼呢?”又親自穿上喪服為周瑜舉哀, 感動左右。周瑜的靈柩運回吳郡時, 孫權到蕪湖親迎, 各項喪葬費用, 全由國家支付。孫權稱帝后, 對公卿說:“如果沒有公瑾, 我是當不上皇帝的。”
|
家庭:
|
祖輩
周景:字仲饗, 周瑜從祖父(或從祖), 周興之子, 官至司空、太尉, 追封安陽鄉侯。
父輩
周尚:周瑜從父, 周興之孫(周異之兄, 存疑), 官至丹楊太守。
周崇:周瑜從父, 周興之孫, 周景長子, 嗣安陽鄉侯。
周忠:周瑜從父, 周景之子, 官至太尉、錄尚書事。
平輩
周暉:周瑜再從兄, 周忠之子, 官至洛陽令。
子侄
周循:周瑜長子, 官至騎都尉, 娶公主孫魯班(孫權與步夫人之女)
周胤:周瑜次子, 官至興業都尉, 封都鄉侯, 因罪免。娶孫氏宗室女。
周氏:周瑜之女, 名不詳, 嫁太子孫登(孫權長子)。
周峻:周瑜兄子。官至偏將軍。
孫子
周護:周瑜侄孫(或從孫),
周峻之子。
配偶
小喬:橋公之女, 大喬之妹(古代“橋”與“喬”為一個字。)
|
參考:
|
《三國志》
|